读《降伏其心》(二)心得 3

作者: 已未晓 | 来源:发表于2021-07-28 00:06 被阅读0次

人人皆可成就

修行分成三个阶段,最初阶段是修身体,第二阶段是修心态,第三阶段是灵性的修行。实际上这三个阶段又互为一体,所谓“大道不离身心,离开身心无大道”。

无论你从事哪一行、哪一业,都离不开道。道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平实,它不会以一种形式出现和存在,而是如同空气、阳光,遍布每一个时空。只因我们没有走出自己狭小的空间,所以无法与道相应。就如同我们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还抱怨没有阳光一样。实际上不是没有阳光,而是我们不愿意走出屋子。当我们突破生理这个牢笼以后,才会渐渐感受到山河大地都是道的显现。

生命来自“生命力”,实际上是我们通常说的“相应”“沟通”“得道”指的都是生命力的源头。虽然这个源头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你关闭六根,用灵性来活动时,就能感受到生命力的源头究竟为何物。它的确说不清,道不明,但你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的生命力一旦与它沟通。我们的生命就无限地延长。

现在科学证明:我们内在的潜能只利用了百分之零点一,还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能量没有唤醒。修行好的一些人也才用了百分之三,还有百分之九十七的在沉睡。

世间法的所有学问,都是通过一种方法来达成的。而灵性的修行则不同,最初阶段是通过方法,当达到某个阶段时,所有的方法都用不上了。因为灵性的修炼不是靠“方法”可以达成的,也不是靠世间的力量可以进入的。

灵性的修炼只能是无为法。无为的“无”已经超越了“空”。“空”还是一个“方法”,还是“有”的体现和存在,还是“有”的范畴。而“道”是以“无”的形象出现和存在。正因为它是属于“无”的范畴,所以它无所不见,无所不含,无处不在。

既然道超越了身心,就说明老年人一样可以修行成就。因为当结束了身体修炼的阶段,结束了有为法的阶段,就不存在男女老少的区别了。“道”是不分男女老少的,它既不属于老,也不属于少,既不属于阴,也不属于阳,它只是一种存在,一种力量。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有达到静心、一心不乱,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第一步。只有第一步达到了,才能入道。

古人讲行、住、坐、卧都是禅,都可以禅。再上一个台阶——行、住、坐、卧都在禅。

身体有生命力,生命力源于生命质,这个“质”是最先进入身体的,也是最后离开身体的。所谓“相应”“往生”“开悟”“得道”,并不是死了才能相应,才能往生,才开悟,才得道。以上这几种现象在活着的时候,在修炼的过程中,就必须出现。

相关文章

  • 读《降伏其心》(二)心得 3

    人人皆可成就 修行分成三个阶段,最初阶段是修身体,第二阶段是修心态,第三阶段是灵性的修行。实际上这三个阶段又互为一...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3

    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 我们人体也像一颗树,晚上修炼也是在吸收大地的阴气。子时一过,身体的阳气又开始产生。通常午时一...

  • 读《降伏其心》(二)心得 1

    修行中的重要问题 不管你用的是哪一种法,总之,能用的是心,所用的才是法。法是为了对治这颗心的。如果心不散乱,也不需...

  • 读《降伏其心》(二)心得 4

    自我反省就是修道 一个人如果渴望进步,就必须让别人挑你的毛病,否则无法进步。一个人说话、做事,百分之百都是他内心的...

  • 读《降伏其心》(二)心得 6

    打开自己的心量 你如果真的想修行,不要看别人,只看自己。把自己的心量打开:别人说什么,你都接受,不要反抗,不要为自...

  • 读《降伏其心》(二)心得 7

    学以致用 修道、做人、做事,都是让我们全然地去体验。当面对一个事物的时候,就要全心全意去体验它。只有当你全身心投入...

  • 读《降伏其心》(二)心得 9

    学佛必须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 如果你不学佛,自己怎么想,就随自己怎么想,自己怎么做,就任自己怎么做。但是学了佛,你就...

  • 读《降伏其心》(二)心得 10

    学佛之后的改变 何为清净?不染为清,不动为净。不被外境所转、所动,就意味着你不被外境所染。若你被外境被所染,同时你...

  • 读《降伏其心》(二)心得 5

    一心不乱地做事就是修行 如果你真的没有时间打坐、诵经、拜佛,你一心一意地做世间的工作,本身就是在修道,就是在学佛。...

  • 读《降伏其心》(二)心得 8

    对治昏沉散乱 要时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在日常生活中,事情做得好与差都要总结经验,如此才能进步。用心去觉察自己的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降伏其心》(二)心得 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ro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