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846015/adf5952879fd0e6c.jpg)
这几天,女儿发烧,请假在家。每天陪在她的左右,李同学出去办事了,女儿和我说她想过自杀。
我心里很吃惊,却不敢表现出来。六岁多的孩子想死,为什么?
我故作平静地问她:“为什么?”
她说:“妈妈大声说我的时候,我就觉得活得没意思。”说完这话,她的眼睛红红的,两行清泪流下面颊。本来发烧到38.5度的她脸显得越发红起来。
我一边在和她聊天,一边在心里问了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她想有啥就有啥,还觉得生活没意思?为什么带她去了那么多地方旅行,对未来还是没有希望?为什么我当了六年多全职妈妈,还是如此失败?竟然让孩子没有幸福感?
我赶紧先向她道歉:“对不起,我当时没控制好我自己的情绪,没有好好和你说话。我以后一定注意,好好说话。”
接着假装镇静地说:“没什么的,我小时候也想过自杀的。但不像你这么小。我那时已经上初中了,数学总学不好,外婆很生气,总是吼我,我那时也觉得活着没意思。想过死,玩得高兴又忘了。”
女儿听完,终于呵呵笑了起来。
她又低声神秘的告诉我:“我还有一个秘密。我上周六和拾玖玩了个死亡游戏。”
“你们怎么玩的?”
她说:“游戏规则是我想的。谁输了,谁就死。赢了的人变成猫或者狗。”
她说:“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玩这种游戏。”她怯生生地看着我。
我听了虽然心里翻江倒海,但表面上继续平静地说:“你好有创意!能发明出这种游戏。玩这种游戏是不好,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玩。但是如果是文学创作或者设计游戏软件倒是很好玩。”
在女儿四岁多带她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旅行时,曾带她去过诺贝尔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莫言的照片和说明文字。我曾经给她讲过莫言。
我和她提起去瑞典参观的博物馆,说:“如果把死亡的事情写进小说里,可能是件好玩的事情。你看莫言写得《生死疲劳》,里面的主人公一会从人变成牛,又从牛变成猪,又变成狗等等,很好玩。不仅自己写得开心,还在世界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或者创作里可以有死亡的事情,但是在现实里你要记住永远不能再玩死亡游戏!自己不能玩,别人邀请你玩也要拒绝。生命只有一次。”
她好似听懂了,点点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46015/d89aa54ffa2e9b80.jpg)
和女儿聊完,她好像轻松了很多。
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以及对孩子那么多物质上的好,其实都不如给她更多的爱。
她本身就是个极度自尊和敏感的孩子,有些父母不经意的恐吓孩子的语言,已经深深刺伤了她的心,形成了一道难以磨没的烙印。
如何做好父母真是一个永远的修行!
自己幼时受到父母给自己的那些语言暴力,无论如何控制自己,也会在无意中露出些陈年往事的影子。
儿时的自己习惯了被家长使用“权威”,被辱骂、被责备……到头来,等长大以后,等自己有了孩子的时候,又怎样能和孩子好好沟通呢?
童年的伤害,就是这样烙印在我们的身上,挥之不去。连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它在我们背后露出的锋利爪牙。可怕的是,我又把爪牙伸向了自己的孩子。
为人父母,我感到深深的自责。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46015/50d608f8f2d50305.jpg)
前两年,网上有句话特别火:“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
因为孩子不听话,因为孩子做错事,又或者是因为孩子的表现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于是打着“爱的名义”,连责备、辱骂,甚至殴打,都变得“正当”起来。“不打不成器”、“打在你身,痛在我心”,也都是特别典型、非常正当的。
为什么明明是爱,却一定要通过伤害来表达呢?我们给出的究竟是爱,还是自己的垃圾情绪、控制欲望呢?
对孩子来说,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因为他们是没有选择权的,既没有权利选择父母,也没有权利选择是否接受父母的行为。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见证,并且承受。
但许多父母没留意到的是,随之而来的许多伤害,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除痕迹,还会一直沉淀下来,埋伏在或近或远的将来,等着我们。
万幸的是,虽然孩子没有选择权,但我们有。我们可以选择从现在开始,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父母。
做一个所谓“更好的父母”,其实真的不难,我们可以从日常小事入手:我每周可以拿出几小时陪孩子?平时我该怎么和孩子说话?
在琢磨如何让孩子更“优秀”之前,我是不是应该确保让孩子更“健康”,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和情感上的?
我能不能从现在开始,不用“打”、“骂”“吼”的方式表达自己,而是以不伤害、不影响孩子的方式来释放掉自己的情绪后,再去和孩子沟通?
度娘里,六、七岁的孩子想自杀的大有人在。
如果不及时重视,这些孩子长大后随时可以跳楼、跳桥,像新闻里报道的那些悲剧。这些孩子的背后的很多家庭条件也很好,却因为教育方式的问题,培养出了看似优秀、活泼、乐观的孩子,实则孩子可能早已深陷抑郁之中。
好在,女儿的一场高烧让我们很多时间在一起,也让我清醒:应该认真地对待成长中的孩子,每天一定要多陪孩子聊聊天。
亲子关系看似很简单,有血缘就能叫“亲子”,但亲子关系却又是人类最复杂的关系——爱情没了,恋人可以一拍两散,但我们和孩子,却永远不可能。所以,我相信,没有什么比维系和经营好这段关系,更值得我们付出努力了。
要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是需要我们去观察、学习、练习的,会需要漫长的时间。只要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哪怕慢一点也不怕,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