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 关于研究生谢雕被杀案的反思
2018年6月14日,受害人谢雕在北京一餐厅被从重庆来的“老同学”周凯旋用匕首桶刺数刀,最终致其当场死亡。随后周凯旋高举双手,摆出胜利欢呼的姿态。此案件中行凶者和受害人曾经是高中同班同学,而且是同一宿舍。事后嫌犯周凯旋向警方交代作案动机时表示其作案的主要原因是两年前他们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发生了争吵,当时受害人说的一些话让他心里一直不舒服。《论语》有言:“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说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道德,在小的事情上不能包容忍让,就会打乱长远的计划,从而导致大事无成。此案中的嫌犯周凯旋就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因为两人之间的小矛盾而杀害了曾经的同窗谢雕,最终导致了这样一个既残害对方又毁灭自己,也彻底伤害了两个家庭的人间悲剧。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除了制定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外,笔者认为进一步改善社会人文环境,加强教育体系中的人文教育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所在。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 关于研究生谢雕被杀案的反思什么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对人性中美好品质的强化教育。就此案件而言,嫌犯周凯旋缺失了两个基本的人文素养:大格局和忍让。古时对人有两种称呼:“大人”和“小人”。《论语·子罕》有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在古人看来,一个人志向远大并且不断为之努力奋斗,就可称之为“大人”,反之,则称之为“小人”。“大人”必然是大格局之人,而“小人”则必然是小格局之人。大格局之人看问题会更加全面和深刻,小格局之人看问题则更显局促和肤浅。四书之一的《大学》就指明了一条成长为“大人”的途径,那就是国人耳熟能详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称之为《大学问》,其论及“大人之学”时有言:“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这段话中,王阳明已经明确提出“大人”和“小人”的主要差距就在于思想格局大小之不同。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 关于研究生谢雕被杀案的反思古代有本书叫做《忍经》,书的开篇即引用了《易经·损卦》象传中的内容:“君子以惩忿窒欲。”惩的意思就是“戒除”,忿即愤怒的意思。窒就是熄灭,古人把欲望比喻成火,所以有“欲火焚身”一词。“惩忿窒欲”就是告诫人们要减少负面的情志和过分的需求。由此可见,“忍”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消除那些有害于自身生命成长的负面因素,从而获得内在的成长。所以真正的忍不是懦弱无能,而是生命走向自强之路所必需具备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表现在日常交往中就会有谦让之德,体现在工作能力中就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在历史上通过忍让而最终获得成就的事例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则有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韩信被封为王,又找到当年让他受胯下之辱的人,并且封了他一个官职,然后说:“这个人是个壮士,当年侮辱我时,我难道没有能力杀了他么?只是杀了他我也不会有什么功业,立什么名声,所以当时才忍受胯下之辱,最终有了我今天被封为王。”由此可见,孔子“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训诫是非常正确的,忍让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人文教育价值。
古人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文教育是提升学生个人品行修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类似案件已在警醒我们,加强人文教育,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依然迫在眉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