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大娘快七十岁了吧,这次见她,看她头发更白了,背更驼了,看见我们回来了,笑容里有着掩饰不住的激动和喜悦:“在家住几天?你们回来了,我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咱们这胡同越来越没人气了,都搬走了,就剩我们几个老婆子了……哎呀,瞧我光顾着说话了,我回家给你们拿点好吃的。”
“不用,大娘......”我话还没说完,大娘已经走出了院门。隔了一会,两手捧了满满的一把冬枣过来:“这是我兄弟来看我时拿来的,我的牙不好,吃这东西干啥,你们洗洗和孩子们吃吧。”
我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怕掉了,赶紧拿盆盛了:“谢谢大娘这么记挂我们。”其实,大娘不知道的是,我哥刚拿回来一些冬枣放在屋里,我们回来先收拾了一番院子,久不来住,院子里野草丛生,一片破败,就没顾上别的,母亲本来还想分给她一些的。
此时,为了不拂大娘的好意,这茬是绝不能提了。大娘坐下来,气喘吁吁:”刚把南面那块地的棉花拾完了,我在这坐一会歇息下,等一下还要到北边那块地去拾。今天不拾不行了,明天老二家割稻子,我得给他们看孩子去。“
”嫂子你别着急了,刚才回来时碰见老二媳妇了,人家明天不割稻子,要带着孩子们去娘家过八月十五,你明天再去拾吧。“母亲说。
”那敢情好。我就不着急了。跟你说,前两天偷偷塞给我二百块钱,也就老大还能想着我点。孙女们都二十多了,没一个把我看在眼里......"大娘一边说,一边眼里泛起了泪花,“还是你命好,有俩闺女。你看我,累死累活的帮这个帮那个,有哪个真心疼我?”
(图片来自网络)邻居大娘,还真是可怜。大娘有两个儿子,也算有出息,都在城里做包工头,钱也挣得不少,可偏偏娶的两个儿媳妇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不讲理。说起来也巧,大娘的两个儿媳妇,论起来是远房的表姐妹关系,如果没有嫁到一个家里,也许偶尔碰面的两人会互相之间亲切地称呼一下姐姐妹妹,可是成了妯娌,那点亲戚关系便算不得什么了。
两人对彼此也倒没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在农村,一旦牵涉到老人,那就是赤裸裸的利益问题了。以前大爷在的时候,两个老人种自己的地,收自己的粮食,谁家实在需要就给谁帮忙,碍于大爷的威严,两个儿媳妇倒也相安无事。
大爷走了,情势却不同了。一个老人,以后老了谁养?有大爷的时候,两个儿媳妇未必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那时可能觉得考虑这个为时尚早,大爷一走,才意识到养老问题其实近在眼前。想到这个,两人从心里就增添了对大娘的嫌弃。
如果是真的嫌弃倒也好说,大不了互不见面,让儿子们来尽应尽的义务好了,却又想充分利用一下老太婆的“剩余价值”。今天让大娘干这个,明天让大娘干那个。大娘又善良,面对孩子的需要,有着比战士还要身先士卒的精神,在大儿子家忙活完就往小儿子家跑,帮着种地收粮、喂狗喂鸡、做饭、接送孙女上下学,比陀螺还要忙。
后来,小儿媳妇为了要男孩,又生了第三个孩子,大娘自然地就在小儿子家多帮忙了一段时间,可也不忘有空就去大儿媳妇那里帮忙。可人家哪肯待见她,活照样给你干,却又不给好脸色。
小儿媳妇也不乐意:”没事总往外跑,不看孙子又出去玩了。“
时间一长,大娘累病了。劳累加上高血压,住院了。两个儿媳妇都不往医院去瞧一眼,却在家里催促着各自的丈夫让老婆子赶紧出院。
”她哪是有病啊,根本就是想偷懒,不想给我们看孩子。”小儿媳妇逢人这么说。
“她那病啊,是给她小儿子看孩子看的,又没给我们帮多少忙,这医药费我们可不能出大头。”大儿媳妇这么说。
两个儿子都不敢惹家里的母老虎,大娘病还没好利索就出了院。“那啥,娘,你养几天,有空还得看看孩子去。要不,忙不过来......”小儿子犹豫半天,说完就走了。
”娘,这五百块钱你留着买药,别说我给的。唉,我们兄弟俩对不起你......"大儿子坐在床头叹息。
当娘的一听儿子这么说,天大的委屈也顿时烟消云散了:”我知道你们的难处。不怪你们。放心,等我过几天有精神了,该帮忙的还得给你们帮忙。“
母亲劝她:”嫂子,别那么傻了,干不动了就别强干,把自己累病了谁心疼你。“大娘连连称是,可是稍微好点以后还是闲不住。
”只有老太婆好使唤。“提起大娘,母亲常常摇头叹气。老二家的大女儿都上大学了,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放假回了家只知道玩手机、上网、睡懒觉,家里又脏又乱也不收拾,让七十岁的奶奶做饭洗衣服外加照看着要学走路的小弟还能心安理得地躺在床上不动,不得不让人佩服她的定力。
确是应了那句话: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很难想象,过几年,她大学毕业走上社会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而如果有一天大娘干不动活了,到时候会怎么样呢?照现在的情形,不会更好只会更糟。想到这些,我这个外人都会泛起心酸,却难以理解作为一家人的晚辈竟对长辈如此冷漠无情。
回到家第三天,我们在院子里剥玉米,听到胡同里有动静,原来是大娘一个人颤巍巍地扛着梯子要上屋顶摘扁豆。我们连忙把她拦下,帮她把屋顶上的扁豆都摘了下来。扁豆是紫色的,很饱满,摘了一篮子。大娘非要分一半给我们,剩下的要给两个儿子家分一分。我说:大娘,以后别种这玩意了,你自己吃不了多少,长到屋顶上没人帮你摘,自己上去太危险了,小心身体要紧。大娘连连答应:可不是,以后再也不种了。
最后的话:
大娘太善良了,善良到任人欺负也要忍着。她很让人同情,却不知道她过度的善良没有换得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反而助长了别人的恶。我常想,如果换一个厉害的婆婆,两个儿媳妇未必会怎么肆无忌惮。在普遍的认知还相对落后的农村,“人善被人欺”这种现象在今天仍然表现得很明显,无论是亲人之间还是与外人的关系。恃强凌弱的人令人可恨,软弱可欺的人则令人可怜可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