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外出和同事一起吃鸡,看饭桌上的气氛还不错,可自己却一点不想说话。既然发现真的不想说话,就接受自己今天不想说话的状态,听她们说吧,顺便观察下旁边人。
这一观察发现:两个司机也没说话,一个没怎么吃,搞了点汤汁拌饭,一个在帮大家煮冬瓜。主要负责说话就是领导,当然还有他的关注的红人,也就是请客的D生,还有跟她个性差不多的M同事,以及同级的L生。
这观察结果一出来,我觉得自己不想说话就不说还真是对自己够好的,既不委屈自己,也不羡慕别人。这个互动是有一定规律的。你会发现这个时候很多人的表现和平常见到的不一样。
因为:
一是同级的,本来就有共同语言;
二是做东的D,他是部门办公室里里唯一的男性,做事还不错,很多事要靠他处理。
三是新同事,问一句就回答下,这也常见。
我不想说话,是在想一个问题。
早上2名员工去办公室直接找领导处理问题,态度特别不好,用领导的话说:要打人的架势。领导一直在批评用人部门不可以让员工直接去找她。应该是部门文员或科长去找她,还说有人在挑拨。但他没想到的是,这2人就是他一直表扬的D生指点上去找他的,只不过D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那样,他最多以为就是去问下相关规定。然后领导还在一个劲儿地表扬D生体贴,中午请吃饭给她压惊。
但话说回来,员工就是对文员和课长的解释不满意,才想直接找其它领导的。站在中立的立场:员工的要求合理合法,方式欠妥。员工没享受到调休,就应算加班或安排补休。
这件事,疏忽在于加班前的告知义务没有到位,还有没有形成制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