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新中国成立43周年。
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一系列南方地区率先开始了改革开放。这一年,邓小平南巡,为我国新时期开放指明了方向。
在一些地方大声旗鼓的搞起工业化改革的时候,信村(虚构)的生活节奏几乎和以前没什么变化,未来几十年城市农村的贫富差距悬殊大抵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被抛弃的时代(一)信村西村头有户人家,家中有子女五个,三个儿子,两个姑娘。这儿子早已成家,姑娘也只剩这顶小的一个还待字闺中,小名湘妹。
湘母一面扒拉着手中的豌豆角,一面看着在院落里喂鸡的湘妹的身影,若有所思,想了想,出声道:“前几日,老东家说媒的那个小子你看怎么样,沃觉着挺好,小伙子人高马壮。”湘妹听到背后母亲的声音,脸上浮起一片红云,道:“好不好,总也让沃见见那人,人高马壮什么的再好,也是媒婆说的,沃哪个晓得里!”湘母笑了笑,心中有了数。
湘妹喂完鸡后,把鸭子赶到院中一棵腰身合抱粗的老杨树下,杨树四周围了一圈篱笆。湘妹一边赶着鸭子,一边发出“喈喈”赶鸭子的声音。风一吹,枯黄的杨树叶子互相拍打,发出“哗哗”的声音,叶子洋洋洒洒的落了一地。
正巧赶上湘父放完牛回来,湘妹眼尖,细声叫唤了一声:“阿爹!”湘父抬头看到了赶鸭子的湘妹,点了点头。湘妹咂了咂嘴,阿爹总是那么沉默,每日放牛,喂牛,喂猪,从早到晚的忙活,却从不多说话。家里的口粮则多是靠养牲口卖牲口挣来的。
话说,那日,湘母与湘妹聊了几句后,就赶到说媒人老东家,想着安排湘妹与那宋宜见上一面,刚开口说几句,那老东媳妇却连忙摇头说,甭指望了,那宋宜已与村东头的一家姑娘定亲了,又说了那原由,湘母嗟叹连连,感情这也是丫头的命了。
回到家,便看到湘妹正逗着家中的狗仔玩耍。此时湘妹全然不知,只抬头高兴的唤了一声:“阿娘!”眼中的娇羞与期待全然落入湘母的眼中。
湘母叹了口气,问道:“丫头,你是不是与那宋宜的母亲见过了?”
湘妹呆愣了片刻,只有些疑惑道:“没、有啊。”
湘母语气又肯定了些,道:“你再好好想想,这几日有没有陌生人来家里?”
湘妹似乎想起了什么,道:“说起来,前几日,家里倒来了个怪婆子,生气的瞪了沃一眼,沃问她话,她也不回答,转身便走里。”
她无奈的摊开手。
湘母恍然道:“那就是嘞!那日你是不是蓬头垢面,衣衫不整?”
湘妹为自己辩解,嗔道:“阿娘!你知道那日多早嘛,我才刚起身,自然头发跟鸡窝头一样嘞!”
湘母答道:“可人家不这么想,回去便跟老东媳妇说你邋遢、懒惰,将那宋宜与村东王家姑娘定了亲!”
湘妹怔怔的望着院里的那棵杨树,第一次对命运的安排感到无力……
前几日,夜里下了一场秋雨,杨树上仅存的枯叶零落飘走,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了。
年前下了场小雪,整个空气变得冷冽了起来。
湘妹与湘父母蹲在炉边烤火。湘父拿出自己珍藏的铜烟杆和晒干的烟叶,把烟叶里卷上烟丝,捻进烟头。
湘妹熟练的拿起火柴,拿出一根火柴棒,在烟盒上划了一下,火柴上亮起明灭的火光。她小心翼翼的把火源凑到湘父的烟头上,烟叶被点着,湘父用力的洗了两口,吐出一圈烟雾。
“过几日,年货置办好,沃就给老李家送一份。”湘父说完后,拿起自己的烟杆吸了一口。
湘母点了点头,道:“这事儿沃来办就成儿。”
湘妹大概知道是哪件事,还是春分的时候,家里的老母生了一次病,多亏李叔,他家的猪也得过这个病,幸得治疗的方子,这才治好了,不然这母猪和它肚子里的小猪崽可就遭殃嘞。
炉上的水烧开,水壶口“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
湘母拿出水壶,边把烧开的热水倒进去,边道:“丫头这亲事也黄了好几庄了,今年年初,趁着新气,给她定了吧。”
话语刚毕,壶中的水刚好满一壶,壶外没有一滴水滴漏。
湘父没有说话,吸一口烟杆,吐出一圈又一圈的烟雾。
(试写中篇小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