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读《左传》之三百二十七昭公四年 中

读《左传》之三百二十七昭公四年 中

作者: 俭是宝 | 来源:发表于2023-11-10 20:42 被阅读0次

【传】

  楚子问于子产曰:“晋其许我诸侯乎?”对曰:“许君。晋君少安,不在诸侯。其大夫多求,莫匡其君。在宋之盟,又曰如一,若不许君,将焉用之?”王曰:“诸侯其来乎?”对曰:“必来。从宋之盟,承君之欢,不畏大国,何故不来?不来者,其鲁、卫、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鲁,鲁、卫偪于齐而亲于晋,唯是不来。其馀,君之所及也,谁敢不至?”王曰:“然则吾所求者,无不可乎?”对曰:“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

  大雨雹。季武子问于申豐曰:“雹可御乎?”对曰:“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冰也,深山穷穀,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禄位,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其出入也时,食肉之禄,冰皆与焉。大夫命妇,丧浴用冰。祭寒而藏之,献羔而启之,公始用之。火出而毕赋。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雷出不震,无菑霜雹,疠疾不降,民不夭札。今藏川池之冰,弃而不用。风不越而杀,雷不发而震。雹之为菑,谁能御之?《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

译文

  楚灵王向子产询问说:“晋国会允许诸侯归服我国吗?”子产说:“会允许君王的。晋平公贪图小的安逸,志向不在于诸侯。他的大夫们多所需求,不能帮助国君。在宋国的盟约又说两国友好如同一国。如果不允许君王,哪里用得着在宋国的盟约?”楚灵王说:“诸侯会来吗?”子产说:“一定来。服从在宋国的盟约,取得君王的欢心,不害怕晋国,为什么不来?不来的国家,大约是鲁、卫、曹、邾几个国家吧!曹国害怕宋国,邾国害怕鲁国,鲁国、卫国为齐国所逼迫而亲近晋国,因此不来。其余的国家,是君王的威力所能达到的,谁敢不来?”楚灵王说:“那么我所要求的没有不行的了?”子产回答说:“在别人那里求取快意,不行。和别人愿望相同,都能成功。”

  天下大冰雹。季武子向申丰询问说:“冰雹可以防止吗?”申丰说:“圣人在上面,没有冰雹。即使有也不成灾。在古代,太阳在虚宿和危宿的位置上就藏冰,昴宿和毕宿在早晨出现就把冰取出来。当藏冰的时候,深山穷谷,凝聚着阴寒之气,就在这里凿取。当把冰取出来的时候,朝廷上有禄位的人,迎宾、用膳、丧事、祭祀,就在这里取用。当收藏冰的时候,用黑色的公羊和黑色的黍子来祭祀司寒之神。当把冰取出的时候,门上挂上桃木弓、荆棘箭,来消除灾难。冰的收藏取出都按一定的时令。凡是禄位足以吃肉的官吏,都是有资格用冰的。大夫和妻子死后洗擦身体要用冰。祭祀司寒之神而加以收藏,奉献羔羊祭祖打开冰室,国君最早使用。大火星出现而分配完毕,从大夫和他们的妻子以至于老弱的生病的,没有人不分到冰。小官在深山中凿取冰,县正运输,舆人交付,隶人收藏。冰由于寒风而坚固,而由于春风而取出使用。它的收藏周密,它的使用普遍,那就冬天没有温暖,夏天没有阴寒,春天没有凄风。秋天没有苦雨,雷鸣不伤人,霜雹不成灾,瘟疫不流行,百姓不死于传染病。现在收藏着河川池塘的冰放在那里不用,风不散而草木凋零,雷不鸣而畜伤亡,冰雹成灾,谁能够防止它?《七月》这首诗的最后一章,就是藏冰的道理。”

子产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分析十分精准,鲁、卫、曹、邾四国果然没有参加楚灵王的会盟。“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这句话好有道理,我们要达成某个目标,要学会把这个目标包装成大家共同的理想,这样就可以得到团队力量的支持。

鲁国发生了冰雹大灾,古代对天灾的观念常和人事相挂勾,也许不符合我们现在的科学观念。这一段留下了古代采冰、藏冰、用冰的制度,说明在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冰冻冷藏技术了,虽然那时还没有冰箱。春秋时期还没有日历,描述时间都是用的天文星相,天文历法在产生之初就是紧密交融的吧!



相关文章

  • 悲情宋昭公

    读《左传》文公16年,认识了一个悲情的宋昭公。 宋 昭公是...

  • 聪明人,灾难也是财富

    “多难兴邦”,本以为是新词,百度了一下,出处竟然有四个。最早的一个出自左传。 《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

  •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嫠忧宗周与缟纻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 嫠忧宗周 【典源】《左传·昭公二四年》:“抑人亦有言曰:‘嫠(lí,寡妇)不恤(忧)其纬...

  • 学习《诗经•唐风•杕杜》(九)

    马瑞辰接着引经据典,证明他的“同姓”为“同母”这一观点(大意): 《左传•昭公四年》里有“问其姓”一句,《释文》解...

  • 惟楚有才——解构楚国春秋东进之路

    春秋时期,楚国东部疆域主要是指楚东区域。关于楚东国的范围,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 冬,吴伐楚,入棘、栎...

  • 《左传》之三十七

    八年 【经】 8.1 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 8.2 甲午,治兵。 8.3 夏,师及齐师围郕,郕...

  • 成语典故|多难兴邦

    成语释义: 国家屡经危难,反而使上下团结,万众一心,发愤图强,繁荣昌盛。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

  • 读《左传》之一百二十七

    【传】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大子,以求成于晋,...

  • 五鸟

    《左传·昭公十七年》所记郯子的话,郯国高祖少嗥挚因确立时正好风鸟飞来,因此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挚设立的官员有风...

  • 《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一百二十七

    一百二十七、火攻土掩张昭门 三国时期,在东吴的群臣中,老臣张昭最引人注目。他才识广博、足智多谋,是孙权手下极为得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左传》之三百二十七昭公四年 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qk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