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职主妇四年,网购三皇冠买家,我每天都在线上线下买买买。要问我最划算的一次,当数去年,花了我1600元买的“快乐”。
事情得从四年前说起,那时我辞去国企稳定的工作,很不甘心,但想到家里年迈的婆婆、牙牙学语的大宝、肚子里的二宝、创业期的先生,我还是做出了选择,回归家庭。
路,是自己选的,再难也要走下去。一个人买菜、做饭、家务、带娃……忙忙碌碌,每天眼睛一睁一闭,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事儿。每个人都对我说:“等孩子长大点就好了。”哦,那就等着咯~
2015年突然间,身边的妈妈们都打了鸡血似的,写公众号、做微商、做电商,有的都融到ABCD轮了……哎哟喂!我焦虑:“不行不行,即使是主妇,我也该上进点,做点事,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呀!”
我开始到处东看看西瞧瞧,各种试水,本就忙碌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既忙又乱。好气人哟!我要做点事,还没有出成绩,本来情绪就很down,孩子又来打断我做事,老人帮不上家务忙,先生还一会儿说衣服没洗干净,一会儿说菜烧得不好吃!啊啊啊!
于是,焦虑、不安、指责、埋怨、气愤……负能量接踵而来,越积越多,心中越感虚弱无力,情绪波动极度敏感。一会儿自责自己,一会儿又认为全世界都对不起我。一会儿生气,一会儿赌气。随时爆发成狂躁,又随时跌落成心灰意冷。
然后,孩子们怕我躲着我,先生尝试着和我沟通未果,越加变得强势决断不容商量。我们吵架、然后冷战、几天后再爆发吵架、然后再次冷战……我当时脑子里隐隐嗡嗡的都是一句话:这日子没法过了!!
“孩子如果没有妈妈,其实也没什么吧?”“我为什么不爱我的孩子,也许因为我是个失败的妈妈吧。”“会不会有一天,我会从这个阳台一跃而下?”……是的,那时候的我,已经常常想到了死亡。
终于在2016一个秋夜,我哄睡孩子的时候再一次累得睡着,起来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一点钟……闻着身上衣服的油烟味,望着客厅摊了一地的玩具,洗手间满满的脏衣服,我的眼泪哗啦啦的直淌,我拿脑袋在墙壁上猛撞猛撞。刹那间,我由心底里发出了一声呐喊:“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要快乐!”
可我不知道去哪里找快乐?估计身边的人都早已被我祥林嫂式的倒苦水吓怕了吧。滑稽如我,竟想到网上淘一个可以给我快乐的人!
打开百度,输入了“抑郁、简单的快乐”,缘分把“简单心理”带到了我的面前。就你了!简单,听起来就是“见效快”嘛!我约见了离我最近的咨询导师,她的咨询费是800元/50分钟。下单!付款!OK!我已经不冷静也不想冷静,对我来说,这时候没有什么比“买买买”更能抚慰我了。
走进咨询室,温馨的布置,软软的沙发,秀冰老师的眯眯眼带着和蔼的笑,倾听着我的诉说。
可当她第三次说出那句话:“那真是一件令人绝望的事……”我几乎站起身的大声吼道:“我不需要你的共情,你只要给我答案就好了!”
说完这句话,我愣住了,好像明白了什么……秀冰老师也笑了。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遣词造句、描述习惯,其实恰恰是思维习惯的体现。——萧秋水
“只要答案”就是我的症结所在。
我爱先生的果断、有担当、有责任感。一方面,我享受这种总能给我答案的决断,依赖他给我做决定;另一方面,我又不能接受他给的不合我心意的真实答案。
就拿个最简单的“今晚吃什么”这个问题。我不想做这个决定,依赖他能够给我一个答案。可又潜意识的希望他说出来的恰好是我想吃的。当他说出了答案,我的胃或者我的心不满意,就觉得自己的需求不被重视,不被尊重。好,那尊重,请问想吃什么?我不知道,别问我……
快乐是灵长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从内心由内到外感受到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百度百科
1
要想打破“只要答案”这个无论如何都快乐不起来的死循环,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视需求和感受。
“累成狗”或者“急得狗跳墙”那都已不是灵长类,先关注自己的精神和内心,问问自己,真正要什么?不是外在的物质,也不是喊口号——我需要钱,我需要时间,我要房子;我要减肥,我要早睡;我要坚持,我要发泄……
抛开这些浮于表面的“需要”,我找到身心灵的最真实需求:减少痛苦、带来愉悦。
2
遇到问题拉高自己的维度。把自己当做电影中的人物去看,面对的事实是什么,还有什么可能性。角度不同,就能看到不同版本的自己,把自己从偏离的轨道上拉回来。
这有点困难,需要一点一滴刻意的练习,当遇到事情时不要立即反应,塞个“答案”堵枪口。试着退一步,闭上眼去思考一下,求得一个认同并符合“需求和感受”的答案。
眼中的世界 VS 拉高维度看到的世界3
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强化自我价值感。失去自我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不知道自己的界线在哪里,甚至选了什么都觉得自己是错的。做什么都只有自卑和怀疑,不会有快乐。
比如每天给自己列一个“小确幸”,尝试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个人喜欢的东西越多,遇见快乐的几率就越大。比如关心自己的成长,而不是关心别人是否认同,别人如何评价和看待,就能逐渐确立自己的三观,在遇到问题求答案时,更容易求得符合自己的答案。再比如发展有成就感的事,一个人不止一个角色,人生也不只有社会认同和金钱报酬,我是很严肃但很会给孩子讲绘本的妈妈,是没做好菜却擅长煲靓汤的太太,是赚不到大钱却收获口碑的好卖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咨询室里,依然温馨的布置,依然软软的沙发,秀冰老师依然眯眯眼带着和蔼的笑……
回到家,我又给自己继续下单“买快乐”,入手了“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培训课程,买了花种子、小乐高、九连环……小计:¥1600元。
这一次冲动的“买快乐”,为我推开了一扇面向快乐的窗户,启动了生产快乐的第一个齿轮。直到今天,我依然在学习、练习,给自己的生活源源不断的注入快乐的因子。
快乐,未完,待续……
写作逻辑:SCQOR
背景:辞工在家带娃买菜做饭,总有点怀念上班的日子。
冲突:想做点事总被打断,没有成就感情绪不好,先生挑剔家务活没做好,家里大战。
问题:如何才能快乐?
克服:花1600元,心理咨询和参加培训,买快乐。
结果:得到疏解,获得快乐;也得到方法,自己学会生产快乐。快乐用不完。
逻辑思考:古典五问
1.有哪些特别想要分享的观点?——分享我做全职妈妈时走出迷茫困惑的心路历程。
2.为什么这个观点有价值?——很多人在全职过程中遇到同样的坑,甚至抑郁痛苦。
彭小六说:“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走过的路,爬过的坑跟你叙述一遍,我写文章的目的不是让你绕过哪些大山和坑,而是告诉你,尽管你会遇到这些大坡和深坑,但是没事儿,你会扛过去的。不断去做,一点一点改进。”
3.哪些概念要知道的?——快乐、抑郁情绪、自我价值、界线问题
4.我能具体做点什么?
(1)了解自己和家人真实的需求(不是浮于表面的,是身心灵的真实需求);
(2)刻意练习(看自己另外的版本、调整自己到界线之内、重视自己的感受);
(3)强化自我价值感(小确幸,关心自己的成长,发展有成就感的事)。
5.该给大家什么观点和指示?
(1)直面问题,不逃避,不一刀切,不轻易断臂。问题不解决,保持距离也不能避免冲突。(分床、分房、离家出走、出去浪)
(2)关注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带着觉知,建立健康的界限。
(3)一个人不止一个角色,人生不只有社会认同和金钱报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