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Kira~
这是我的第56篇思维笔记,也是第251篇原创~
我在昆明写这篇笔记.
昨天做一个方案的时候,翻到很早之前到一张知识卡片.一张财富管理“标准普尔图”.
但在我看来它是一张假的标准普尔图.为什么?
因为它是长这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81512/5656e686ea0f5210.jpg)
这张图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保险工具,就可以承包客户所有的理财需求.
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知识的迁移使用是我们深入掌握一个概念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利用已知了解未知的重要方法.可是当涉及立场和利益的时候,知识迁移的结果也有可能变了模样,上面我看到的“假的标准普尔图”就是一个例子.
相同的问题,也有可能出现在其他的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各种理财机构.他们对“标准普尔”的运用或者对客户方案的搭配是这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81512/910d01a5b1c95648.jpg)
(小编的电容笔出了点问题,先用手绘稿供大家参考)
可是,真正有效的理财并不是这样的。不同人的资产能力不一样,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以及对现金流动的需求不一样。所以有效的理财方案,一定是多重工具的组合和有效使用。任何一个工具单一,产品单一的机构,都不能解决客户所有的需求。
单一工具或产品类别机构的理财顾问,经常会声称自己有"可以解决客户所有问题的产品体系"。这种声称的目的,本质上还是从机构的利益出发,卖出更多产品,而不是真正站在客户角度,分析在客户的财务构成和生命周期内,产品是否真正的适合客户。销售作为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主要行为,虽然不可缺少.但一边打着“以客户利益为导向”的口号销售,实际却是站的机构的出发点,言不符实莫过于如此。
对于这个“屁股决定立场”的问题,跟几位同行交流的时候,他们答案的核心思想是:“因为你满足的是客户的需求,所以即便产品不是最好的,那也不是你的责任”.这样的答案,在我看来,就像“一个糖尿病人想要吃棉花糖,所以给他买了也不是你的错”,同样的逻辑.
得到这样的答复,心中不免嘘嘘。
他们的回复说出了这个市场上大部分真实的销售状态。这个状态有文化因素,有历史因素,也有政治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消费者认知状态的普遍偏低。谁强谁有道理的逻辑,在金融市场,也显而易见。
在立场的选择上,这是一个机构利益和客户利益的博弈。
不管什么职位或者岗位,让内部受益,或让外部客户受益,是机构内个人存在的意义.可是kira认为,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只有对外部的价值输出(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的输出)带来的反馈,才是能真正支撑我们走更远的核心要素.这个输出我们会获得信任/获得肯定/获得认可,这种回报永远不是金钱可以换回来的。
人的职业生涯至少都有30-40年,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这个数字只会增长,不会减少.每个人在每一个机构或者职位的时间相比整个职业生涯来说,都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所以,学会为自己的独立个体价值而努力,比一切都重要.
“知行是否合一”是检验一个人最好的标准.作为一名理财顾问,专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信念以及对信念的践行.”"以客户利益为中心"既是我作为一位独立理财规划师的信念,也是誓言.我相信,当海水退去,能真正留下的,一定是坚持"知行合一,始终如一"的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不容回头的路,在往前的路上,做对事,远远比任何低效的努力重要数十万倍.
世间很嘈杂,希望你永远都不会迷失你的方向.
知识彩蛋:
对于任何一种选择和行为的适用边界,是否有清晰的认知,是认知迭代的必备基础.“鸵鸟式成长”短期很容易,长期终究损害的还是自己.
成长路上,kira陪你一起迭代~
我是Kira ~
一个喜欢研究理财/金融和财富管理,还有心理学……的
独立理财规划师~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来跟我聊聊~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
欢迎打赏鼓励~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81512/357c16879b455cc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