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从闺蜜那听到一件事,感觉很不好。
为了叙述方便,我把故事的主角称为A。
在大众眼里,A是幸福的:一双儿女正在长大,公婆跟在身边帮忙做家务、带孩子,她和老公就负责努力工作,挣钱养家。一切都是别人羡慕的样子。
唯一不太好的地方就是遇到扯不清的家务事的时候,公公习惯性用下跪来解决。
是的,你没看错,公公向儿媳妇下跪。
比如,小孩子撒娇不想吃已经做好的晚饭,A说:你想吃什么,明天才能准备。她公公立刻勃然大怒,不可以惯着小孩!A认为公公教育孩子没有问题,却不能接受公公当着孩子的面不尊重自己。
可以想象当时已经失控的场面:一个暴怒到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只求一跪解决所有的矛盾,一个已经委屈到不能自控只能同样跪下不停磕头来解释自己以求理解。
故事的现场结局是A晕倒在现场,额头和嘴巴都是血。
故事再后来的情况是,A清醒之后告诉自己想要找亲家理论的父母说,丈夫一家人对自己挺好的,这个事情就过去了算了。
人无完人,我想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A也有许多不那么令公婆感到满意的地方,但是这样的事情真的就能这样算了吗?
并不是一定要找A的公公或者丈夫去掰扯对错,而是一定要在自己的内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边界和底线,这道边界线,就是善良和软弱的分界线。
2
善良,意思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
东郭先生能有什么恶意呢,他看到一条冻僵的蛇,于心不忍,便将它拥入怀中。很可惜,东郭先生的善行并未得到善报。难道他不知道蛇是有毒之物吗?然而他的感性大过理性,他的善良太过软弱。
你一定要善良,但别软弱。
3
初入职场,可能会遇到经常需要你“帮忙”的人或事。
同事说,你帮我这一次,我们就是好朋友了。
领导说,交给你做是给机会锻炼你,别人我还不放心呢。
你不敢拒绝,因为害怕不能融入同事的圈子。
你不敢说不,因为担心自己“活”不过天明。
你说从小老师就教育你,要“乐于助人”。老师的话准没错。
慢慢的,善良的你便习惯了软弱,任谁都可以拿捏。
可是慢慢的,你也会发现,同事私下约聚会并没有邀请你,升职加薪的名单里也没有你。
你那等同于软弱的善良,毫无价值。
善良的你需要知道,软弱不会得到认同,拒绝不等于被排除。
善良的你还要清楚,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修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强大,就是职场生存不变的道理。
善良的你可以与人为善,与为善之人保持长久之交。
4
刚刚组建家庭的时候,和公婆相处都还欢喜。等孩子出生,家庭矛盾变多的时候,你是善良还是软弱就更加重要。
孩子红屁股了是要擦爽身粉还是茶油,生病了是要去医院还是去药店,咳嗽的时候要不要忌口,几个月要断奶,辅食要不要加盐和糖……所有的这些细节你是因为软弱而让步还是因为无知而服从呢?
善良的你能够在心里体会和感恩公婆的付出,在行动上多分担家庭的责任,在言语上多一些感谢和尊重。
善良的你清楚家庭的责任和分工,知道公婆的建议只是建议,明白决策权仍在自己手中。
善良的你在遇到家庭矛盾的时候能够分清主次,不作不闹,也不允许他人无理取闹。
5
回到A的故事。
曾经一度我也和公婆的沟通陷入僵局。我们互相不说话,憋着一股气,暗暗和对方较劲。但是结果并不美好。没有达到合作的状态,彼此都很辛苦。
以暴制暴往往不能长久,以理服人往往得到更多歪理。
我决定“示弱”,以情动人。我和公婆之间还有他们的儿子我的丈夫、他们的孙子我和儿子相连。我们之间有共通的情感体验。
A也许可以找老公出来帮忙,但可能会越“说”越忙。老公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把自己老婆当个宝,这个善良的女人才可能不会被“欺负”。如果只是跟自己爸妈说你们不要欺负她,而行为上仍然把她当保姆一样使唤,结果不会更好。
A需要在思想上划清自己的责任和底线。
从这件事情开始,重新建立家庭地位结构,男主人、女主人是这对夫妻,公婆只是辅助角色。再者要明确在家庭中与公婆各自负责的事情,同时也要给彼此信任和权力。
让每个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彼此达到最佳合作状态,不仅是为了让家回归温暖,而且是要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
愿你我不软弱的善良,能带我们找到幸福的路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