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拉萨是3月25日早上11:40,走出机场,一阵寒风吹来,不禁打了个寒噤。24日从珠海出发,艳阳高照,日间温度25℃,已经很有夏天的感觉,重庆当天晚上的温度是18℃,有点凉意,拉萨的温度是7℃,寒风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们赶紧穿上了毛衣和大衣。
从机场出来,“拉萨机场”几个大字在蓝天下显得特别明显,我惊讶于这没有一丝白云的蓝天,如此纯净,似乎好久好久没看到这样的蓝天了。
蓝天下,黄色的大山包围着我们,让我想起在飞机上看到的西藏。当飞机还在重庆上空时,一座座建筑物安插在绿色的山谷中间,建筑物很小,山谷也很小,我觉得自己飞得很高,进入西藏,地势升高,感觉山峰离我很近,视线所及,全是黄色的山峰,接着山峰上出现积雪,开始是一点点,然后是一大片,最后就是整片的雪山出现在眼前,我想我只能用“震撼”来形容当时看到这些的心情。
飞机逐渐接近拉萨,积雪开始减少,最后又开始看到大片的黄色山峰,在群山之间,有一些绿色的河流,从上往下看,河流不大也不长,好像是大自然感觉仅有黄色是不够的,于是在山峰中用颜料点缀一些绿色在其中;偶尔在山谷中还会看到一些零星的村庄,我在想,住在这样的深谷里,他们如何走出来与外界交往?与此同时,我也在期盼,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不会有机会登上这其中的一座高山?可以说,拉萨的独特在飞机上已经给了我一个惊喜,让我思绪万千,对西藏之行充满了期待。
从机场坐车到酒店,我们远远的看到了布达拉宫,好心的司机说可以带我们先在布宫前兜一圈看看,我们没好意思麻烦他。司机是从安徽来的小伙子,也是刚到拉萨不久,给了我们许多非常实用的抗高原反应的建议。
由于订错了酒店,我们又找了一辆的士前往另外的酒店,开车的师傅是藏民,坐上车就感觉到车子有着浓浓的藏族特点,车顶粘着一个大大的圆形流苏,车头上放着一排的藏饰物品,师傅很外向,一路上用带着藏族口音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西藏的风俗,当地藏民的生活,还说自己目前这一身汉族打扮是为了方便工作,逢年过节或者有重大的活动,还是会穿上他们的民族服装的。
一切安顿下来,在酒店附近走走,看到有一个茶馆。这是当地藏民开的,门口挂着藏毯,白底蓝色的图案,掀开毯子进去,屋子不大,两三张长椅子和一张长桌子围成一个小区域,椅子上都放着垫子,有几何图形、动物图形,还有云纹、水波纹等,颜色大多是大红、草绿、明黄,可惜垫子已经用了多时,早已成了棕色还泛着一层亮光,可以想象,垫子新的时候,颜色的对比有多么强烈。
我们进去的时候,已经有三四个男性藏民在另一张桌子上坐着,他们的面前有一个塑料热水壶,每个人的杯里都倒着一些淡棕色的液体。我们点了一壶甜茶,同样也是一个小塑料茶壶,倒出来的和旁边藏民们喝的一样,喝了一口,味道有点像我们平时喝的奶茶,但茶味没有那么浓,若隐若现的,更多的是甜甜的奶味,只是这种奶味又不会特别腻,喝起来很是舒服,于是喝了一杯又一杯,不知不觉,一壶奶茶就给喝完了。我们同时还点了一碗藏面,外表看起来与我们平时吃的面没什么不同,我们吃面食讲究筋道,但藏面非常软绵,不太喜欢。
我们旁边坐着的藏民偶尔会说说话,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各自拿着手机在看视频,边看边跟着大声地唱,他们唱的是藏话,我们听不懂,却觉得他们的声音特别洪亮,唱出来的歌非常动听,以前从未听过藏族歌曲,这一次,让我感受到了藏族歌曲的魅力。
晚餐我们去了一家牦牛火锅餐厅。同样的,门口挂着藏毯,进去后发现里面外面温度截然不同,外边是冬天,里面是夏天,我开始感受到藏毯的威力。
屋子的摆设同样是矮长桌子配长椅子外加长坐垫,墙上的图案、挂着的装饰也是很有藏族特色。
我们的火锅端上来后,老板娘给了我们一碗飘着一点点辣椒油的水,舀了几勺淋到火锅里,剩下的放桌子上,然后用很浓的藏族普通话告诉我们,等菌子再煮一下就可以吃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水,问老板娘,她说的话我也听不太懂,最后就是想当然的拿来当冲淡老抽的蘸料。别看这么一点点大的火锅,里面装的食材真是不少,我们都吃撑了,一筷子下去,还有不少的菜在里边没吃完!牦牛肉很好吃,可能是草原上放养的原因吧,肉质纤维很多,吃起来既有韧劲,又有肉的香味。
这顿牦牛火锅是在西藏吃到的最好吃的当地食品,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吃饭成了我们一件让人头疼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