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的路线和方式和去其他地方并无二致——除了轮船之外,飞机、火车、汽车都可以进藏。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我和朋友特意选择了坐火车的方式。
去西藏看天、看云、看雪山、看布达拉宫,亲身感受西藏特有的风土人情、宗教文化氛围,几乎是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动过的念头。可也行是因为西藏地理位置偏远,也许是因为身体、时间等原因,有不少人去西藏看看的念头就这么在各种顾虑担心纠结中慢慢地消失了。
早在大学期间,我就有过去西藏看看的想法。但当年旅游,尤其是去西藏新疆等地旅游还未成为普罗大众可以享受的事物。后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旅游热的兴起,曾与老公约定45岁之前自驾游去西藏,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成为现实。近年,去西藏旅游的朋友越来越多,每次看到他们在朋友圈、微博里发的西藏美景照片,都会重新动起去西藏看看的念头——尤其是去年,我过了50岁的生日,突然明白很多想做的事再不开始去做,就有可能再也不会做了。
既然已经决定去做某件事情,就一定要趁热打铁。好在总有朋友相应,于是便有了这次西藏之旅。由于是第一次进藏,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是不是适应,所以便选择了跟团、乘坐火车进藏。
从长沙到拉萨,乘坐火车需要45个多小时,第一天晚上上车到第二天晚上,途经湖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行至西宁,所有进藏的火车都需要统一换乘有氧列车,我们也不例外——从这里开始,才算真正进入青藏高原了。
兰州火车站匆匆打卡经过半夜途经德令哈、格尔木。过了格尔木之后,地势渐高,从2780米的格尔木到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一路雪原雪山,凌晨五点左右,借着熹微的晨光,依稀可见车窗外飘着细小的雪花。
天色渐亮,高原雪域的景色也渐渐清晰。绝大多数地面都覆盖着冰雪,湖泊河流也还没有化冻,偶尔可见早起的野驴子、野羊,在冰雪里觅食。
冰原上早起觅食的野驴子雪山肃穆,雪原辽阔,天蓝得没有一点点杂质,阳光也格外灿烂。与青藏铁路平行的青藏公路上,不少大货车或行驶或停在路边休息,公路和铁路旁边有不少挂着混凝土块的围挡,一位乘客告诉我,那是用来挡风沙的。
挡风沙的混凝土围挡那位乘客是武汉人,是水利水电系统的勘探工作人员,曾经参与过三峡工程建设,2006年进藏工作,至今已有12年之久。也许是看多了类似的景色,脸上总是保持着一副淡定的样子,对我们的欣喜既无同感,但也没有不以为然。
列车进入可可西里,又是另外一种景色——远处是白雪皑皑的雪山,雪山下是枯黄广阔的草原、绵延不断的青藏公路,时不时可见成群的野生牦牛和三五成群的野羊野驴。车行一个多小时,窗外的景色都没有太多变化,偶尔可见定居点,稀稀落落的三五间简易房,一个人牵着一匹马,慢慢地走着。
一个人,一匹马,一大片草原 可可西里的野生牦牛过了唐古拉山口,便是高原牧场。一望无际的草原渐渐有了起伏。绵延的山坡,黑褐色的土壤,绿中带黄的草色,草原上灰黄色的羊群,以及山坡上尚未消融的冰雪,山坡间冰冻的小河,山头天边如站立般的白云,是在南方生活的我只在影视剧中和文学作品里见过的景色。
蓝天、白云、雪山 阳光下的冰湖车过安多站,停车两分钟,不允许车上的旅客下车。隔着车窗看到站台上的执勤人员,穿着连帽羽绒大衣,捂的严严实实的,只有一张脸露在外面。
下一站是那曲。从安多到那曲要路过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也是藏民们心目中的圣湖—措那湖。湖水碧绿如镜,天空蔚蓝如洗,白云朵朵如立,湖畔有牛群饮水。看着窗外的景色,心灵似乎也变得洁净辽阔了许多。
措那湖畔饮水的牛群 美丽的措那湖 美丽的措那湖那曲站海拔4500多米,趁着停车的时间,下车匆匆拍了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回车厢短短十余米,突然感觉有些头晕,走路也有些头重脚轻,赶紧回到车厢坐下,才感觉好些—传说中的高反,终于还是来了。
海拔4500多米的那曲火车站好在高反来的快、去得也快,稍事休息便已经恢复正常。到拉萨之后,刚开始也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深呼吸几下,放慢脚步,很快便已没有异样的感觉了。
进藏路途遥远漫长,但是,拉萨,我终于来了。
遗憾的是,刚刚入住酒店,就接到公司通知,因为紧急事项,必须马上取消后面的所有行程,订最早的航班回长沙。所以,我的这次西藏之行,就在踏上拉萨土地的那一刻而告结束。
多年之前看过上海作家陈丹燕的一部小说《慢船去中国》,小说标题来自于一首英文歌曲,而在英语词典里,“慢船去中国”被比喻为做成功一件事情要经历的漫长折磨。进藏也是如此:下定决心之前的各种纠结犹豫、选择进藏时间和路线时的各种担心为难,终于成行后,还要经历漫长的路途、高反的难受,但这一切,在踏上拉萨土地的那一刻,感觉所有的都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