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刚(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1、从提出设置科创板,到最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扳,仅仅只用了7个月多一点儿。
2、科创板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行注册制,不同于A股市场的审核制,同时对盈利能力的要求门槛也大为放松。换句话说,科创板更看重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前景,而不仅仅只是聚焦于当下的盈利能力。
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从最高层到普通民众,都向世界明确表示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
4、四十年来,从最初的轻工业,慢慢到重工业,再到支柱性产业,再到涉及国计民生的金融性产业,中国都在渐进式的开放和探索。
5、科创板的开扳,预示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一次尝试性试水,更是释放的一个信号,一个更为开放和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市场的确立。
6、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完全开放,毕竟从金融服务的逐步开放到金融资本的逐步开放,中间还是会有很多步要走。况且,金融本身就是经济市场的命脉,且不可操之过急。当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遭受的“灭顶之灾”,依然具有巨大的警示意义。
7、与之相呼应的是,坊间开始流传阿里巴巴寻求香港上市的可能性。关于阿里当初之所以与港交所失之交臂、远赴纳斯达克,只是因为港交所当时不允许同股不同权的上市规定。以至于阿里、京东等,只得在大洋彼岸寻求上市。
8、作为全球第二大重要经济体,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世界的巨大反应。所以这次科创板的开扳,其意义的深远性,不言而喻。
9、但是,科创板参与的门槛也比较高。普通的股民,很难参与进来,而且对资金的最低要求也要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所以,目前参与的多为机构型组织。
10、第一批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不必有什么窃喜,毕竟,市场才是检验最后结果的唯一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