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之勇
劳动分工与专业标准化生产
社会化大生产又称生产的社会化,是指同小生产相对立的组织。规模化生产是生产高产能、减低成本的科学组织形式,它表现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在企业中进行有组织的进行生产;专业化使分工不断扩展,各种产品生产之间协作更加密切;通过产品的市场化和管理者的运作与市场供求进行对接。市场自动调节,是个缓慢过程,有其周期性,这也是市场自动调节的理论误导,致使经济危机产生周期性和灾难性的后果。大生产过程要有预测、规划、人为按规律调控才能使生产过程各环节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美国的市场经济有多种学派,学习国外市场经济就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迈出自己双腿,走好自己的路。
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使社会化生产大为加速,不同主体争相扩张,开始产生全球化行为,企业内部的计划性,组织性随着垄断的形成和发展逐渐外化成社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阶级矛盾则逐渐展开,生产者要求获得自己生产所得,小资产者由于相互竞争而相互吞灭,只有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生产者,即无产阶级具有真正的力量,全体无产阶级联合,以集体争夺所有权,必然要求公有制形态的扩大和众生。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使公有制的范围随着一次次的私有制危机而逐渐扩大比重,但这种公有制,还不是生产者的公有制,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最终将反对它自身。生产者面临资产者剥削将掀起一场革命,解决最关键的私有制与社会化的根本矛盾,实现高度的资源和生产的社会化。
大生产需要产业社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和合作化
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集中化、专业化、标准化、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扩大产能的一条必然之路,为了减少和降低人的情绪和思想的不良影响,尽力采用自动化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代替人力操作,形成生产线,线体运作形式,其中按生产工艺、工步的流水线、步进生产线、积放(也称差动)生产线、半自动生产线、全自动生产线等,有空中走的有地下过的、有地上线或地板线(与地面平齐生产线)等,这样把整体所用时间摊开到运作线各环节中,在同一时间完成各工步操作过程,非科学和非理性的人,非要在生产线中采用承包作业形式那就是天大的笑话,时间性连续性、运作统一性,质量保证性就会失真,就会适得其反。这是对现代大生产误读和曲解。
专业化、标准化、是产品已达到批量大规模生的阶段必须遵循的原则,在自动化水平还没达到高度发展阶段,各工步的操作者要有个分工合作过程,没有分工,离开合作,何谈生产质量和生产节拍和生产效率,我经历有些欠发达的小厂,误读农村联产承包制,以为承包是政府和上级的要求,把机械加工,从零部件搬运、清理、划线、加工、检查、入库全都一人完成,结果是产量上不去,质量不达标….这和大夫护士不分全让一个大夫去干打针护理是一样荒谬。操作有熟练性之分,左右手都长在一个人身上,左右手操作熟练性都不一样,都有个操作熟练积累过程。有个别厂启用新招聘的机械类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去调试台湾引进的紧固件自动操作机,多日调试不出结果,被用户退货。温州有个拉锁拉链成型自动机,招来不少钳工来维护,都不行,一个月没有正常生产,后来招聘到我们厂的机床精调技师,很快解决问题,生产归于正常。我在宁波用设计打工时,为某电动工具厂要搞生产过程自动化,节省人力提高产量和质量,网上约我所在打工单位去搞设计制造,我和销售经理同去这个公司,有个“总工”接待了我,领现场观察生产过程,我用中医的一句带有哲理的话: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要看哪里是亟待解决的,都搞你们资金也会有问题,他很惊讶的问我:你也是大夫出身的啊?我说不是,搞技术是隔行不隔理,只有跳出五行外。不在五行中,才能摆脱禁锢,神力辈出。总工说是的,说实话我本人是老总的保健医生,他认为人身这样复杂,都能摸清病理,药到病除。咋不能当工厂总工,这也是事实,用人到要用到好处。看毛主席每到关键时刻,选派司令和配做政委人选都是有考量和用心周密思考的。另外也要专业基本对口。
技术创新需要技术载体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触类傍通的能力
专业化标准化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可是作为工程师可不能有其专业的局限性,工程师是搞技术搞科学的,科学是规律和道理的关联的别称,恩格斯曾经说过,自从有了专业化,看问题的人总避免不了或多是或少从自己的专业去思考问题,只有少部分人没有被剥夺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科学技术人员特别是搞创新设计的工程师知识结构就不能太专一化了,搞凸轮的导师不懂连杆机构,搞连杆机构的不懂凸轮,实际在机构运动链理论上讲就是运动副代换和转化的问题。这也是我的教育存在一个不足之处。
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 是指微小粒子表现出的无规则运动。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R.布朗在花粉颗粒的水溶液中观察到花粉不停顿的无规则运动。进一步实验证实,不仅花粉颗粒,其他悬浮在流体中的微粒也表现出这种无规则运动,如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后人就把这种微粒的运动称之为布朗运动。以悬浮在水中的藤黄颗粒为例,一个半径为2x10^-7米的藤黄颗粒,质量约为3x10^-17千克,在27℃时它的运动速率接近0.02米/秒。起初人们不了解这种运动的起因。1877年J.德耳索首先指出布朗运动是由于颗粒受到液体分子碰撞的不平衡力作用而引起的。随后,1904年法国科学家H.潘卡雷作了进一步解释:大物体(如线度为0.1毫米)将从各个方面受到运动原子的冲击,打击非常频繁,概率定律使之互相补偿,故它们不移动。微小的粒子受到的打击太少,以至无法补偿。也就是说,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处于不停顿无规则热运动的宏观表现。1905-1906年A.爱因斯坦和M.von斯莫卢霍夫斯基分别发表了理论上分析布朗运动的文章。1908年皮兰用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从而使分子动的物理图像为人们广泛接受。给人以启示,这个规律和现象的发现还不是散体物理学家发现的,也不是分子物理学家发现的,总之不是专业人士发现的,是一位英国植物学家发现的。所以布朗运动的发现启示我们不要迷信专业而不敢探索和发现规律。
知识结构多元化,是创新设计的需要
知识结构多元化,是创新设计的需要,是分析与综合的需要。比如零部件制造误差换算是线性理论的应用,广义机构设计是液压气动。机械机构、和传感逻辑代数等学问的应用,舰载机着陆拦截索是液压、绕行传动。连杆机构液压缓冲、定位的理论应用、机器人设计特别是手腕机构是要达到三维空间6自由度运动的体积要小。精度要高的机构设计和结构设计的产物,步行机器人步行机构的分析与综合不是简单的机构和结构问题,没有多元化知识是不能独立完成技术创新的需要的。只是个力学工程师是不行的,只是个机构工程师还不行,只是个控制工程师也不行,….总之要知识结构多元化才是根本。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何必我们还不是愚者,急中生智,把工作中的技术和研究对象总放到心上,变成你的急事,你就成为急着,你就会有了发明的契机了。记得那还是1992年的事,检查员在检查发动机某一工件时,我看到了一种隐藏着矛盾的现象,用分度头找正两定位销孔时,总以图纸尺寸去找正,实际工件与图纸尺寸是不一样的,有误差存在,急中生智产生了“用相似准则测量找正两小孔”的想法,可是工厂有技术规范有标准文件要求,不能随意更改,当时的各级技术领导也都持不能违反工艺文件的反对态度,在此种情况下,写出了一篇技术性文章,刊登在机械制造1992年第8期的文刊上,不久被俄罗斯工艺文摘刊登了此文,成为该年我国有两篇文章被国际刊物选登,其中有我这篇文章,同时此文保存在湖北图书馆里。此文也作为舰船研究所研究参考资料,下载开始要付费给舰船研究所的。这说明,能有创新和理论建树,不一定是学出来的,也不是培养出来的,实际我还不是纯学机械制造专业的,搞机械自动化设计也是后来工作需要和兴趣爱好的原因。1990年推导出孔加工刀具参量探讨“机械工艺师1990第3期”,此文是推出一套孔加工导套的公式已收藏在国家科技文库,填补国内设计资料的空白,某设计院出口印度的装备中,出现了问题,采用中压时有压不动现象,采用高压,还总有泄漏现象出现,我的方案是液压设计采用传感计量压力按需自动调控的液压补给回路和装备是我按畜类旁通道理搞出的,不然总是在非此即彼的“高、中”理论徘徊的思维迷圈里。液压系统排气装置也不是靠外文资料获取的而是分析液体和气体的浮力的特殊性及矛盾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搞出来的。还有移动副导向长度公式还在推导完善中、广义机构理论与应用一书编写资料在酝酿中。总之要搞出点东西首先是爱好,其次是开通思维能力、参与社会实践去感悟现象和矛盾过程。这也就是我对专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结构多元化思考和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