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某天,某损友发来消息:“有档叫《朗读者》的节目你看没?妥妥的性冷淡风,跟你简直是绝配。”艾玛我啥时候又跟性冷淡风是绝配了,果然是不靠谱的损友。不过我还真没看。
于是先搜了下《朗读者》的相关信息:央视推出的大型情感类节目,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在央视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第一期的嘉宾有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艾玛,这么豪华的阵容,是要大干一票的节奏啊!
反观追了几期的《见字如面》(是的,我先看的是这个):黑龙江卫视出品(原来还有个卫视是黑龙江卫视!黑龙江卫视出过嘛有名的综艺?平时说起综艺,咱们能想起来的还是芒果、江苏、浙江那些吧!);主持人不认识;嘉宾不认识(什么,连许子东都不认识,他可是《锵锵三人行》的常驻嘉宾啊?——哎呀,不好意思,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没看过98年开播的《锵锵三人行》。杨雨也不认识?就是讲过《百家讲坛》的那个?——哎呀不好意思,还是不认识,俺看《百家讲坛》的时候还是王立群、易中天们在讲。——哎呀,暴露年龄了)。
不过《见字如面》还是有一点小小的血统的——源自于英国综艺《Letters Live》,也是经常请名人明星们去读信,邀请过的嘉宾有“甘道夫”伊恩爵爷,曾经男神现在成了地中海的裘德洛,还有你们喜欢的卷福、以及你们的老公抖森。所以这两档节目一对比,我最开始的印象是:如果说《朗读者》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那么《见字如面》便是寒门小户的小家碧玉。
抖森参加《Letters Live》01 舞台
《朗读者》的舞台是像图书馆背景的宏大布景,有一扇门,当时我就有点纳闷:为嘛这里有一道门?是干嘛用的?
中间亮着的部分便是那道莫名其妙的门还记得第一期时门打开后董卿出现在那里,然后镜头给到了观众席,当时我就惊叹了:哇靠,这也太特么富丽堂皇高大上了吧!大理石的柱子,观众分成了上下两层,二楼是包厢,这演播厅布景、面积还有绚丽的灯光,这硬件简直是碾压《见字如面》啊!
《朗读者》富丽堂皇的演播厅后者是主持人与两位嘉宾坐在小圆桌旁,背后是像砖头一样纹理的背景,偶尔的镜头切换可以看到墙上挂着的两幅画以及窗台上摆放的一些书。
《见字如面》主持人和点评嘉宾席嘉宾朗读的地方也不大,观众就坐的地方设计成一圈一圈圆形的台阶,观众围坐在读信嘉宾周围。其实我更喜欢这个相比之下朴实得多、更接地气的舞台,仿佛真有一封远方来信,大家围在一起,有人朗读,有人倾听,画面特别温馨。
《见字如面》朗读厅02 片头
《朗读者》片头是古色古香的书架前矗立着一把木质梯子,书架上一摞摞的经典书籍。
《朗读者》片头一镜头拉近,《红楼梦》、《简爱》、《鲁迅全集》、《平凡的世界》出现在眼前……风吹动洁白的窗帘,写有朗读者的白纸随风飞舞,然后出现了上述名著的剧照和名句,接着是更多的作品《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高粱》、《子夜》、《四世同堂》、《论语》,翩翩飞舞的书本让人觉得似乎徜徉在名著的海洋里……
这片头让我感觉很好的原因除了有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便是镜头对中国名著的特写——是的,我们不缺名著,与世界上其它名著相比也毫不逊色,然而影响力却差了很多——如果你问一个外国人,很有可能他知道《老人与海》,但是绝对不会知道《子夜》。其实包括我自己,在上学的时候会背哪些作家写了哪些作品,但真正会去看的几乎没有。所以这样大气充满书香的片头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
《见字如面》的片头则是由一支钢笔头开始,然后是伏案写作的人,明星嘉宾读信时的只言片语加上跟信中描写的画面相似或者意境相同的影视片段剪辑而成,配上主题曲《见字如面》,有一种淡然的宁静。
03 音乐
《朗读者》的现场音乐真是大手笔啊,每一期都有现场的钢琴伴奏,第一期是李云迪,第二期是吴牧野;结束时也是歌者现场演唱的片尾曲,演唱嘉宾有胡德夫、杨乐。但说实话,他们唱的歌都不是我的菜,每次都会直接跳过。
《朗读者》第一期 李云迪《见字如面》没有现场演奏,片头和片尾都是用的同名主题曲《见字如面》。很多个在听《见字如面》节目的工作日的下午,当主题曲响起时,那一刻即使工作再复杂再难做,心里却也是平静的。
04 串词
简直是《朗读者》完胜啊!
《朗读者》第一期时,关于关键字“遇见”,董卿这样说: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再来《见字如面》的第一期,主持人说: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见字如面,我们就做一件事,就是用书信打开历史。这也太言简意赅吧?甚至是干巴巴的,书信是多有历史感多有情怀的东西啊,怎么到了这节目这儿一句话就过去了啊?明明是可以展开的更多的。这才第一期节目开场白就这样,可以预料到之后的情形,果然,很多时候嘉宾分析完书信之后主持人都没有延伸好就直接说看下封信了,弄的像是在赶场似的,结束地特别匆忙。
05 形式
《朗读者》是每期一个关键词,邀请的来宾讲述的故事都是围绕这个关键词展开。来宾有名人、明星,也有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分享完各自跟关键字有关的故事之后便是来宾选择任一作品来朗读或诵读,或者有时候是跟来宾相关的多人一起朗读。这样的结果就是众人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朗读者》的一个软肋。不过朗读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柳传志读的是自己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麦家读的是自己写给儿子的信,很多人读的是文学作品,比如王学圻诵读的《平凡的世界》,王千源读的《老人与海》,也有王珮瑜用京剧唱腔演绎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无国界医生蒋励和同事们朗诵的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扬》等等。
《见字如面》则是选择一些如书信,家书、遗书、绝笔等让明星嘉宾朗读,再由点评嘉宾介绍信件背景、点评书信内容。
完全两种不同的节目形式,单从形式上不好比较。但是各自都有槽点。
《朗读者》的采访部分,我真的是特别不理解节目组的设计!开场都是董卿从那门里出来,站定,等观众起立鼓掌,然后站在台上讲会儿开场白。这里必须承认的是朗读者的串词真的写的特别特别好,董卿的表现力也非常好,然后引出第一位嘉宾,但是,这位嘉宾通常是等在门里面,再由董卿穿过门做下来跟嘉宾唠嗑。这时候门还给关上了!为嘛要关门?为嘛要关门?为嘛要关门?重要的问题问三遍!把门里面的采访跟外面的观众分隔开来是嘛意思?我知道现场的观众可以通过大屏幕看,但是这个门到底是设计来干嘛的?这就像你两个朋友关上门说话把你晾在门外,虽然他们也让你听到他们的谈话内容,但就是不让你进去,所以你心里会怎么想?从第一次看到这个门开始纳闷,到现在6期节目过去了,每次关上这个门都让我特别莫名其妙特别不爽。而且,我注意到所有的明星嘉宾都是坐在门里面接受采访的(当然也有普通人坐里面接受采访,比如第6期妻子身患绝症的普通夫妻),而一些上节目的普通人却是直接站在舞台上被采访的,所以这到底是要干嘛?
再来说采访的内容,也是我最怕的央视此类节目的套路——煽情!诚然,跟嘉宾的对话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背后的故事,比如写了86版《西游记》15首歌曲和很多配乐的作曲家许镜清老先生,从采访中才知道他用了4年时间便写完《西游记》所有的配乐,然而至今仍然跟老伴住在普通的5层居民楼里,他毕生的愿望是开场西游记配乐的音乐会,但是很多年都没法实现,因为没钱,原因是他并没有名利双收(当然,许老先生并不在乎名利),最后靠众筹才实现了愿望。
是的,这个故事很让人唏嘘,很让人动容,但是有必要煽情么?镜头在许老先生那里刻意停顿几秒,又在董卿那里停顿数秒,作为观众我们已经被感动到了,不需要这样画蛇添足的刻意煽情。这跟当初的《艺术人生》有啥区别呀?或者说这是《艺术人生》的升级版?那干嘛要叫《朗读者》,还不如直接叫《艺术人生升级版》或者直接叫《煽情》岂不是更好!?
再比如妻子身患绝症的那对小夫妻,妻子在读给未来宝宝的信时几度哽咽,镜头便一直停留在妻子的泪脸上,然后又在董卿那里停留,又是刻意的停顿几秒,最后董卿才说要不不读了吧,真是神烦,早干嘛去了?非要煽情才行么?真要煽情拜托也换点方式比如多拍几个观众的表情也好啊,观众的表情不是更有说服力么?别再煽情了,现在才播了6期,才过一半,要是之后的再这么煽情我肯定会忍不住要弃了。
《见字如面》主持人也是个问题,不是能很好的控场,感觉还是文化底蕴不是特别深厚。还有就是嘉宾间的配合问题。前面几期感觉许子东和杨雨太没有默契了,倒不是因为他们经常观点不同,男性和女性本来就容易有不同的观点,而这本来又是很主观的东西,一千个读者心中还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他们之间是节奏的问题,杨雨有时候有点抢话,而她还在表达看法时许子东已经埋头去看桌子上的其它材料去了,所以觉得他们配合的并不是特别好。也许节目组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第十期换下了杨雨?但是后面两期又是杨雨了,所以节目组也发现并不是换个嘉宾就解决问题了,而是嘉宾之间也需要磨合期?
06 嘉宾
《朗读者》的嘉宾来自很多行业,很多都大有来头,演艺界的有濮存昕,张梓琳,蒋雯丽,王千源,徐静蕾,李亚鹏,王学圻,斯琴高娃,倪萍,导演有陆川,作曲家许镜清,配音演员乔榛;翻译家有许渊冲;联想前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航天英雄杨利伟;前女排队员赵蕊蕊;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家麦家;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柯洁……真是星光璀璨的一份名单,不得不感叹央视的号召力。
《见字如面》的读信嘉宾则有:归亚蕾,王耀庆,张国立,蒋勤勤,徐涛,张涵予,林更新,何冰。相比之下,阵容没有那么庞大。但嘉宾这一块在我看来则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朗读者》的嘉宾部分,我个人最不喜欢的是徐静蕾那一段,当然也可能是我本身就对徐静蕾无感。董卿问徐静蕾是否会感到徐静蕾已故的奶奶的光会照着她,感觉那一小段的董卿也不正常,在这个问题之后还继续问了什么时候感觉的到,所以是在讨论人到底有没灵魂这种超自然问题吗?而徐静蕾回答说:“我不能说这个话题。”配上她的表情给我的感觉是特别不真诚,可以换个答案的啊,这也不是什么太难回答的刁钻问题,也许你会说她跟她奶奶感情深所以不愿触及太多,那这个话题从一开始就不该提啊,或者在私下对词的时候就说好别问这一块。
《见字如面》则考验的则是嘉宾的朗读水平。一封书信的感情需要怎样演绎才最饱满最真实,全靠嘉宾的朗读来体现。我最喜欢的读信嘉宾是王耀庆、张国立和何冰。第一期节目王耀庆读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直言不讳地说不喜欢曹禺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王耀庆演绎黄永玉写给曹禺王耀庆无论是表情还是情感都非常到位,一点也没有台湾腔,这一段我反反复复听了十多遍也不腻。张国立和何冰的台词功底真是太好了,所有朗读的内容都信手拈来,感情真挚,听着特别舒服。
我最不喜欢的却是两位女嘉宾的朗读——归亚蕾和蒋勤勤。这一点我自己也很意外,我一直是很喜欢很喜欢她们两的电视剧的,因为她们的演技都非常好,比如归亚蕾演的窦太后和蒋勤勤演的顾曼璐。不喜欢归亚蕾的朗读是因为她的台湾腔问题。蒋勤勤则是因为感觉她的朗读有点上气不接下气,情感的表达总是不到位,她无论是读林徽因还是陆小曼,都让我觉得大失所望,完全体现不了她们的才情。所以我也很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明明蒋勤勤的演技那么好的,所以是台词的问题?
07 能量
无可否认,这两档节目最出彩的地方便是它们展示出来的巨大能量。比如《朗读者》里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老人家笑言自己是从夜里偷点时间。这是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的兢兢业业。他的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便是对此最好的注解,也是对青年一代最好的劝诫。
然而《朗读者》里我觉得特别出彩的,真正记忆深刻的并不是那些大明星们,而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比如获得耶鲁全额奖学金但毕业后毅然回到我国广袤农村当村官的秦玥飞;创办了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儿童学校的医院院长郭小平;独自一人养护动物园所有动物5年的林兆铭;陪着听障儿子读了16年书的母亲等等。所以看《朗读者》更像是在看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当代故事。
说实话看到秦玥飞那段时,我是震撼不已的。耶鲁,如雷贯耳的常春藤名校。等同于高大上的工作,等同于闪闪发光的身份,等同于优渥的生活……我果然是个俗人,提起耶鲁想到的就是这些,最起码应该先想到詹天佑啊!看节目的时候,脑海里一直有个声音在不停地对自己重复:换作是你,你一定是做不到的,做不到的,做不到的……是的,我确实做不到,不用说耶鲁,即使毕业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我也不会这样选择的。在我一直以来的印象里,村官生涯是用来混资历的,很多人是混满3年然后继续混下一段仕途。然而节目中的秦玥飞呈现的不是那样,他是真心真意想在不改变农村现有模样的情况下,找到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方法。我觉得可以相信那不是节目需要,因为现在快到他第二个3年的末尾,他说他还要做下去。而他真正在做着的事情之一一一黑土麦田计划,就是让更多有名校背景的人们深入到广大农村去,用他们的学识为我国广袤的农村作出自己的贡献。特别喜欢这个项目的英文名字serve for China。
怀着好奇查了一下秦玥飞的年龄。原以为他应该是出生在81, 82年左右。在我的认知里,只有那个年龄的80后才会可能有这样透彻这样高尚的想法。然而当我看到百度百科展示他出生于85年时,又被震撼了一下---原来他差不多是我的同龄人!那么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尚的理想呢?也许我小时候已经见识过农村的种种,连洗个澡也很不方便,所以不想去?怀着这样的自我安慰,我把秦玥飞想象成一个在城市高楼中长大,渴望体验农村广阔天地的少年。然而百度百科告诉我我又错了。一一秦玥飞的求学生涯一直是奔波的,父母是重庆普通的蓝领工人。哇哦,除了震惊地嘴巴大张,似乎找不出其它合适的反应。但是当我看了这期节目以后,我开始反思:自己能为祖国,为社会做些什么?
《见字如面》则有更多的故事。有战争年代普通士兵的遗书,抗战初期四川省警察局的征兵布告,溥仪写给斯大林请求收留,民国侠女施剑翘刺杀孙传芳被捕后众人的求情信;有荷西写给三毛的母亲劳烦丈母娘照顾三毛他随后赶到的信,也有林徽因写给徐志摩,末代皇后婉容写给妃子文秀夹扎着中英文的逗逼信;李白写给韩朝宗拍了“史上第一马屁”的求职信——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也有李小龙刚火起来时写给妻子把未来好好畅想了一番志得意满的信……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名人轶事,也有无限感慨的家国情怀。
比如我们的导弹之父钱学森写给郭永怀的信,邀请同为冯·卡门学生的同门师兄郭永怀回国支援祖国的建设。今天我们都知道钱学森当年是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在周总理的特别关照下才回到中国,为我们国家的“两弹一星”做出了卓越贡献,纵然当时国内无论是科学研究、生活各方面的条件都比不上美国,但钱老仍然说忘去那黑暗的美国吧,他们那一辈人有着最质朴最高尚的爱国情怀,也许今天的我们对这样的情感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这些曾经的书信让我们知道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强盛披肝沥胆呕心沥血,让我们知道祖国有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
08 广告
我是在视频网站上看的,所以两个节目中间都没有广告。但是《朗读者》因为有赞助的原因,所以在一场节目中董卿要重复广告词好几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有赞助节目才能长久地做下去。
但是特别不能忍受的是,比如第6期,刚听陆川读完《藏羚羊的跪拜》,还沉浸在满满的情绪里不能自拔,“行有道达天下“的广告词就响起了,哎呀妈呀,这感觉就像是终于跟异地恋的恋人见面了,然后你家亲戚突然来了……也许电视播出的时候陆川朗读完就进广告了,所以广告回来观众的情绪也平复了?反正在线视频版这块儿真是太糟心了~
09 其它
倪萍来的那期,倪萍朗读完时,董卿说的那句“谢谢大家,谢谢姐姐”,哎,前面都是倪萍姐叫的好好的,这会儿突然来了声“姐姐“,让我无端就想到了《甄嬛传》和《宫心计》。是我想太多,你可能会这样说。
10 跟普通人的互动
《朗读者》在一些城市设有朗读亭,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等,普通人可以随时走进朗读者朗读自己喜欢的作品。但是目前为止朗读亭的数量还非常有限。
《见字如面》现在在面向社会征集第二季的书信,所以普通人喜欢的书信是有机会分享给更多的人的。
11 豆瓣评分
最后用两个节目的豆瓣评分做个总结。截止2017.3.31,《见字如面》第一季完结,《朗读者》已过半,还剩6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