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超人》近日播出,《爸爸去哪儿》的衍生节目,模式是《爸爸回来了》的节目模式。那么这两档爸爸带宝贝的节目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不撕逼,唠干货。
你选哪一个?播出平台:一个是话题至上的“奸商”,一个是典型的爆发户
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大哥大,两档常规节目《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再加上了音乐类、亲子类、选秀类、旅游类等种类繁多的大IP季播综艺节目,稳定的节目播出模式是别家电视台都没有的。
湖南台所有节目的尿性就是,预告永远比正片“精彩”,《花儿与少年》系列的撕逼,《爸爸去哪儿》系列的CP,《一年级》的撕逼和CP等等,永远把最能引起争议的片段做成节目的,更有甚者,是把根本不相干的片段剪辑在一起编出一个有争议的故事,做为预告片播出。所以,只要节目一播出,必上热搜。
湖南卫视为《爸爸去哪儿》提供较大的播出平台,从而使得它成为最成功也最有影响力的节目。并且促成了之后一系列的亲子节目。虽然最新一季变成了网综,但通过前几季积累下来的人气,并没有元气大伤,还是个大热IP。
浙江卫视,虽然来历远不及湖南卫视,但冒头比我们想得要早些。《我爱记歌词》暴露年龄的节目,热度并不逊于《中国好声音》,但限于当时的传播环境,并未有后者的影响力。听我老师讲,浙江卫视当时的立台之本是人文性的纪录片。这好像跟现在不太一样了。现在的浙江卫视可是个能把综艺节目当成电视剧一样播出的神奇平台。
现在一提浙江卫视,就是《中国好声音》和《奔跑吧,兄弟》。一个在《中国梦想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凸显了浙江卫视的“中国梦”的立台之本,一个是大获成功之后,全面限制住了户外节目的制作思路。《奔跑吧,兄弟》成功之后,浙江卫视顺势只做了《二十四小时》、《西游奇遇记》等户外综艺,但其节目的核心要素都没有离开跑男,内容空洞,拿游戏来凑。好声音和奔跑吧兄弟做到现在,已经出现口碑下降的局面,但是“爆发户”目前看来没有反思的意思。
《爸爸回来了》虽然不是浙江的头牌,但绝对算是心头爱。在《爸爸去哪儿》第一集播出大爆之后,浙江卫视还未等到其播出,就匆匆忙忙地推出了《人生第一次》,结果并未因为亲子热而大获成功,反而话题度和口碑双跌。经过充分的准备和团队的磨合之后,《爸爸回来了》也因为萌宝而占据了市场的份额,也是热度综艺。
谢涤葵制作团队:是姜还是老的辣
“去哪儿”火了一位导演谢涤葵,谢涤葵之前是做《变形计》这样有强烈主人公特色的户外节目,所以谢涤葵的团队在发掘人物特色,呈现并放大方面是很擅长的。抓住了“森碟”这种趣味性的特点,放大观众兴奋点,尽可能地满足着观众需要放松、疲于思考、找寻快乐、围观明星等众多需求。
除此之外,《花儿与少年2》最亮眼的地方就在于,在曲终人散之时,井柏然的字配上简洁利落、收放自如的文案,一下子就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引发情绪的共鸣。《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也是出自这位芒果文案大神吴梦知之手。
不得不说,谢涤葵团队,或者说整个湖南卫视节目的团队,对于把握观众心理,引起话题方面,是值得所有节目团队学习的。成熟的户外节目制作经历,善于挖掘人物特色的导演组,把握精准的字幕组,再加上业界一流的文案,《爸爸去哪儿》大火不是没有道理的。
“回来了”是由80后海归团队倾力制作,现在能够百度到的制片人是叫岑俊义,制作过两档浙江当家综艺,之后自立门户,制作了网综《单身战争》,但话题度远不及前两部综艺。说回节目本身,几个家庭单线故事,虽然存在素材不足,缺少亮点之外,故事讲述地还算是完整,但一到家庭聚会的结局部分,全线崩盘。只是拍照、吃饭,没有家庭之间的交流,观众没有代入感。
爸爸回来了节目模式:才是节目最大的不同
其实讨论了怎么多,两个节目最大的不同就是节目模式,一个户外,一个室内。一个相对开放,一个相对封闭。
简而言之,《爸爸去哪儿》是节目组组织了一次户外旅游,且只邀请了爸爸和孩子,这期间不光能看到在特定环境下爸爸与孩子的互动,还能看到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而《爸爸回来了》是节目组请妈妈去“旅行”,之后直接杀进家中,记录的生活中爸爸和孩子的互动片段。
一、环境不同
“回来了”的环境简单到,节目中的空镜只能拍拍家具和花。反正“去哪儿”的环境则丰富很多,各地的人文和地理风貌都是我们在看节目之外的意外收获。熟悉的环境,会很大程度上弱化嘉宾录节目的仪式感和游戏感,会很真实的展示自己,这才是“真人秀”所要追求的“真”。
二、互动强弱
节目自身特点不同,“去哪儿”就是大家一起带着孩子出来玩儿,所以每个人都存在着互动,而且每一集都像向观众展示这种互动。“互动”在真人秀里是尤其重要的元素,这也是所谓的一个“看点”。可以产生槽点,也可以产生热点。而“回来了”则不同,每一个家庭各自成为一条故事线,互不干扰。只有最后一集的聚会上,才能看到各组家庭的互动交流。
拍摄环境不同所导致的观众观看心理的不同和弱互动产生的各组嘉宾“独立性”强所导致的就是嘉宾可以“再利用”(不好意思,我实在想不到另外一个更贴切的词了)。因为这种放松感和弱联系,所以“回来了”可以把请过的明星再请一次,毕竟是单独故事,所以没有什么影响。反而可以拉长时间战线,记录下萌宝们的成长,这也是节目可能带给观众的感动。而“去哪儿”不同,比如“佳偶天橙”,如果天天再参加一季,又和一个小女孩儿感情比较好。因为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到时候又是一场“皇上不急太监急”的粉丝撕逼。
这一点在当下很重要,有宝宝的明星本来就没几个,愿意带自家宝贝上节目的更是少之又少,还架不住同时几档亲子类节目同时邀请,这就会陷入请不来嘉宾的困境。“去哪儿”倒是想到了好点子,“明星爸爸+素人宝贝”的模式,就试水情况来看,喜忧参半,完全看嘉宾自身表现,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但“回来了”就完全不用这样的担心,嘉宾可以“再利用”(再次对不起,我真的想不到别的词了。)
爸爸去哪儿三、嘉宾选择
单以两个节目第一季的萌宝为例,
《爸爸回来了》组:奥莉,两岁零三个月;neinei,三岁半;小甜馨,一岁半;弟弟,八岁。
《爸爸去哪儿》组:石头,六岁;森碟,五岁;Kim,四岁;王诗玲:四岁;天天:五岁。
很显然,“去哪儿”嘉宾的年龄更集中,因为比“回来了”萌宝之间的交流会更多。所以使用同一种“语言”会更好些。“回来了”会有一两期举办个家庭聚会,这时,年纪稍大一些的萌宝会自动担负起哥哥姐姐的职责,这也是吸粉的点。
这没有优劣的比较,都是立意于节目的嘉宾选择方式。
我是百毛巾,今天的最后一句送上活动链接~我们不撕逼,只唠干货!
娱乐八卦&综艺咖 打造四海八荒最任性征文!:http://www.jianshu.com/p/d588f807371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