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正在“少儿趣配音”配PeppaPig,可是因为原音语速太快,怎么都跟不上,他不得不一遍遍的反复试。一句话反复读了二三十遍,还不行……不停地点录音键。
看着有点急躁还不断的尝试的样子,我又开心又感慨。两年前,玩这个配音时,五六遍录不好,他就要哭鼻子放弃了。而现在,即便急躁,但没有哭更没有放弃……两年,他的内心越来越有力量了。
直到现在,在凡爹眼里,快9岁的他还是个动不动就爱哭的孩子。受到批评,哭;玩具拼不好,哭;作业不会写,哭;东西找不到,哭……总之,生气要哭、伤心要哭、委屈更要哭。无数次,凡爹总是忍不住说他“就会哭,没出息”。
凡爹很担心一个男孩子这么爱哭,这么脆弱,以后怎么办?
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对凡说:“哭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可以让自己心情早点好起来。”所以每次凡哭的时候,我都会抱抱他,亲亲他,让他在我怀里哭个痛快。
“哭”只不过是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而已,可是却总被贴上“脆弱”的标签。
很多人像凡爹一样,在心里把“哭”和“脆弱”划上了等号。所以不能接受孩子的哭,因为害怕。事实上我们真正害怕的不是孩子的哭,而是“哭”代表的那个标签——“脆弱”。
然而爱哭的人真的就脆弱吗?并不见得。但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即便明白,还是不能接受孩子的哭泣?
因为那是我们自己心中的伤。
小时候,当我们哭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训斥我们:“哭什么哭?哭有用吗?没出息”。久而久之,我们相信了哭没用,相信了爱哭等于没出息,不敢再用哭去表达自己。取而代之的是沉默或被训练出来的坚强。
于是越积越多的伤痛,在我们的身体里,让我们也慢慢忘记了——哭的时候,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怀抱或搂搂肩膀的大手而已。
从来没有得到过的爱,又怎么可能给的出呢?
所以如果有一天,当你面对孩子哭泣无法忍受时,请停下来,给自己一个空间,看见那个不被允许的孩子,其实就是曾经的你。
每一个情绪的当下都是与曾经的自己相遇,借由它,看见自己。
看见即是爱,爱自己方能爱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