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很牛的辣妈闺蜜璟。兼职两份高薪工作,每周工作50个小时。自住二层家庭型别墅,投资房三套。情人节老公送了一辆奥迪A4,成为我们纽卡情人节当天晒幸福的NO.1。 重点是,她基本上没有时间带孩子,但是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就读名校,学习出色,中文很好,游泳成绩全市前茅,还弹了一手好钢琴。
我们都羡慕不已。我们经常一起出去喝咖啡,向她取经。她总是风淡云轻地端着咖啡说,你们都比我懂育儿,我很少管孩子的。
工作狂的闺蜜对育儿理念的研究大概还不如我的十分之一。但是为什么她没有出现一般家庭常有的育儿困惑呢,两个孩子也很优秀。
终于,我发现了她的秘密。那就是,培养习惯比强调努力更重要。
两个儿子日常生活是早上六点起床,起床后分别练琴,吃早饭,然后8.00坐BUS上学。下午3点坐BUS下学,回了家里,做作业,练习中文,吃晚饭。晚上7.30洗澡,睡前阅读,8点睡觉。每周六上午固定时间是去游泳,下午学中文。
这些生活日常都是两个孩子自觉完成的。不需要家长在后面频频督促。
孩子的成长与学习就是在这些循环的重复中,日益精进。
有多少家长能坚持日复一日的培养孩子的一个好习惯呢?我知道很多宝妈都积极的了解各种育儿理论与文章,希望能找到一个绝招,能让孩子瞬间成为人生赢家。愿望很美好,可是育儿是一项系统工程,孩子们就是在每天的日常中慢慢地成为他们自己。
现在很多文章强调培养孩子的“自律”,“努力”。可是,不能持续的自律都是昙花一现,间歇式的努力都是假努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对我们的孩子来说,从小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远比花2个小时做一套数学题,或者参加一个昂贵的夏令营更靠谱。
闺蜜的两个儿子最近参加了钢琴大赛。我问她,孩子练琴就不用催么?她说,俩孩子都是按时来练琴,一天也就是30分钟。我们从来不催他们,只要他们坚持做一件事情,就是学琴的目的所在。
家庭教育说到底就是习惯培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