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做与不做,差别真的很大。有的可能很明显,立马看出差别,也有一些不是马上看出不同,但是长期来看一定会有不同。
比如,我一直告诉自己,新的一天是从前一天晚上开始的,提前做好第二天的规划,效率和状态会很不一样。昨晚睡前偷了个懒没有写第二天的计划,结果我就真的一整天啥也没做的刷了一天手机。这是不做立马就看出来的差别。如果这件事不能成为自己的底线,我的生活可能无自律和品质可言。
比如,即使一天什么也没做,也依然把自己按在电脑前,不写完两千七百字就不睡觉。虽然现在也并不敢保证按着之前的计划粗放式地输出完八万字就会有一个多大的变化,但是我相信,达成目标以后还是会有所进步的。这是不能马上看出差别的事情。这件事情如果能成为我的底线,我相信自己是在成长的路上的。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聊天的时候无意造出了两个词,一个是“锚点习惯”,一个是“底线习惯”。前者是模仿一个知乎高赞回答造出来的,后者是自己想到的。两个词的意思很相近,指的都是一件每天必须会做而且对你有益的事情,让它成为你的习惯。
锚点习惯指的是在生活节奏打乱时去培养的习惯,靠着这个习惯作为你生活的锚点,为你打乱的生活重新找到节奏。底线习惯则是在你迷茫时依然去坚持的习惯,让这个习惯,让你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依然能保持进步,度过迷惑的时光,而不是陷在其中迟迟走不出来。
我经常会间接性地陷入负面的状态久久出不来,或是因为迷茫带来犹豫不决,或是因为拖延带来的持续焦虑,或是因为不自信带来的自卑,或是对生活的绝望带来的抑郁。每当这些时候到来我总会在一段时间里先入在情绪中无法前进,生活仿佛陷入了泥潭一样,越挣扎陷得越深。但是我也总会告诉自己,这是在螺旋式的上升,跌倒的次数越多,反应就会越来越快。每次负面的状态持续的也会越来越短。
也正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我得出了锚点习惯的概念。
锚点习惯的开始也是始于觉知,所有改变的开始都是要从意识到自己当前的状态不对开始的。当你意识到以后你就可以开始着手养成你的锚点习惯了。这个习惯可以是任何事情,可以是每天一定要和一杯牛奶,也可以是坚持用洗面奶洗脸,做一个五分钟的冥想,或者是一个俯卧撑。这些开起来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但就是这些小事成为了锚点习惯的关键。
我认为锚点习惯是一种微习惯。微习惯是一种简单到你绝对不可以失败的习惯,意味着它一定能够完成,如果不能,代表它还不够小不算是微习惯。微习惯的好处在于它一定不会失败,也就是说完成它就是成功完成了一件事情,能给你一点小小的自信,以及我可以把事情做好的心理暗示。
微习惯还有一个好处在于,它是一个开启行动的机关,当你完成了一个微习惯,往往会心痒痒的再做几次。因为从抽象的角度来看,不管做的多与少,做了一定比不做好。而在完成的基础上,多做一个就是赚一个。
通过这样一个个小的成功和小的心理暗示的积累,生活的自信会慢慢地建立起来,负面的情绪也会慢慢消失,思路随之清晰,行动变得更加高效。中间培养出来的多做一点就是赚一点的成长性思维也会驱使着你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完一件又一件事情做好。正向反馈的车轮就这么一次又一次地旋转了起来。
但是,锚点习惯的作用最终只是让你回到打乱前的状态,想要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变,需要一鼓作气的养成底线习惯。
底线习惯也是始于觉知,知道仅仅维持在正常的状态是不够的。若只是将状态调整好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伟大,那么只是从一个爬出来的陷阱里掉进另一个罢了。我们要知道,只有持续不断地成长,才能让我们能跟得上环境不断地变化。想要从长远来应对,我们应该保持在不断进步的状态才行。这个时候,底线习惯是在找到合适方法前的好习惯。
底线习惯应该比微习惯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消耗一定的意志力完成。它可以是之前增量了的微习惯,比如一个俯卧撑变成每天一百个。想要成长,跳出舒适圈是必然的选择。必须要承受些什么,才能获得些什么。必须要消耗些什么,才能锻炼些什么。
底线习惯刚刚开始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一定要想办法咬咬牙坚持下来,因为这是你的底线,是每天无论发生什么都要雷打不变依然去做的事情。万物都有其学习曲线,对着时间的推移,熟练度的提高会渐渐降低每一次训练消耗的成本并且提高训练的效率。这时,不仅底线习惯不再难坚持,习惯带来的复利效应也会慢慢显现,你的护城河也一步一步地建造了起来。
护城河,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太糟糕了我忘记先发布再补字数现在好了日更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