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山
祭出艾玛毕业照01
今天午觉刚睡醒,就看到微信数十条未读消息。打开一看,是一个新建的“同乡送旧群”,看到很多熟悉但是因为忙着各自的生活已经很久没有说过话的名字,顿时就清醒了。
从当初组织送旧活动送师兄师姐的小鲜肉,变成了如今被新晋的乡长和师弟师妹们送的“旧人”。呵,真是一不留神就走到了毕业啊。
02
5.20当天举行答辩和谢师宴,我觉得特别满意。以后的每一年想起这个日子,都不会只充斥着各种秀恩爱,而想起答辩、毕业、谢师宴这些日子,也会多了一层因5.20蒙上的暖意。
现代文学组的答辩氛围特别好。答辩前一周得知中文系不像其他院系一样需要做PPT进行答辩的时候其实整个人是有点慌的:连PPT都没有,尬聊五分钟吗?事实证明完全无需担心。现场是一间小教室,围成一个方形的桌子,大家围坐在一起;佰玲老师和易老师很亲和,彭老师很随意,答辩期间笑场无数次,整体氛围仿佛一个茶话会。论文准备期间的心虚与紧张在答辩开始之后反而消弭无踪。
三个老师各有想法,易老师和彭老师就路遥这个作家甚至会当场发表不同的观点,在彭老师不断征求佰玲老师的看法时,佰玲老师甚至会捂脸苦笑。场面特别活泼。
比较开心的是,彭老师当天自由的灵魂没有彻底放飞,答辩前最怕彭老师问一些关于自由、人性、中国社会这类在我看来比较难回答的问题,结果答辩当天却是彭老师夸人夸得比较多!被老师夸了好几次“这届同学论文写得都不错”,哪怕是安慰我也不介意!更何况以当时的情形来看我并不认为是安慰啦。不过听到彭老师评论“我了解你,你还可以做得更好”的时候,我还是很心虚的。因为彭老师大概只看到了我人文课上的发言,根本不知道我私下是多么的懒散。
听同学们发言,觉得大家都好厉害。尤其是做社会调查的沈同学,研究中国河南信阳的伊斯兰教的一些特性,在听他论述的时候我全程膜拜脸。再来就是影媚的鲁迅研究,易老师说这是“二十年来唯一一篇感动他的论文”,因为影媚认真到做了二十几页的附录。她论文的每一部分单独拿出来研究,都可以作为本科毕业论文了。如果把每一部分都细化深入,这个题目可以一直做到博士论文。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个个都深藏不露、藏龙卧虎——大概是平时了解太少。
而别的答辩现场也有许多有趣的插曲。比如一直穿梭在各个答辩现场来回巡视的学术狗,大概无意间成为了好几个答辩现场的主角;再比如语言组的古代汉语老师和学霸过招,“互怼”20分钟,大概场面相当精彩!只可惜无缘一见呐!
原本以为会很严肃的答辩,也如此有趣。
人啊,总是被自己的想象吓到。
03
其实答辩结束宣布结果的时候,佰玲老师说的几句话就已经很戳我泪点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年送走一届人。”对我来说,大学是四年;对老师来说,每年都不一样吧。送走一批旧人,同时迎来一批新面孔。
特别感谢班委。听佰玲老师说,往年的邀请函只是放进老师信箱,而今年的邀请函则是班委组队去送给一个个老师的。甚至比“三顾茅庐”还要诚心的去邀请了四五次院长,最终结果是班委组团刷boss大胜利,当晚有十位还是十一位老师到场,院长甚至推掉了其他两场活动参加了谢师宴。
关于我对系主任杨帅的一些碎碎念,在《杨帅:勿忘文苑风骨》中已经写过了,不再赘述。在这样的场合里,连一贯严谨到近乎刻薄、让我有些畏惧的邵老师都显得可亲,而我不太喜欢的许老师也成为了可爱的存在。多好。
跟着诗仪从老师到来之前就开始不停地和同学合影,惊觉四年来每个人都变了好多。当晚的姑娘们一个个都漂亮的闪瞎我的眼!
对于自己排课有不同专业年级混住的汕大学子来说,这次谢师宴大概会成为最后一次几乎全班齐聚的场合了吧!心情复杂得很。
最后挺庆幸,我以为自己整晚都没有和刚哥合过影,最后在别人发的照片里找到了一张,连我自己都忘了。
04
写到此处,我已不知该如何做结。仿佛真的只是一场有些长的碎碎念,而我希望:这样的碎碎念还能继续,不会因分别而结束。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