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之前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应朋友的建议将他们进行一次迁移。有的时候温故知新,愿我们离开离开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成为终身学习者。
——————————————————————————————————————
这是X金融第1篇原创文章
这篇是初心,也是归途。
1/ 启航,去探索!
回想2012年12月12日,在玛雅预言的“末日”,罗振宇振臂高呼“向死而生”,开始了罗辑思维的夺路狂奔,始于新媒体却一骑绝尘,开启了社群经济。从求包养、拒绝广告到回归商业开始卖书再到引领知识服务,罗辑思维一直在探索与突破,最后更是要做时间的朋友燃爆国人的跨年夜。如果回到初始的原点,作为传统媒体人的罗振宇,肯定无法想象他能做到这一切,面对互联网的大潮迎面扑来,他当时的心情也许带着迷茫、绝望与不甘,然后走出那对过去意味放弃的一步,才有那句“向死而生”的呐喊。
作为金融从业者,在今天又应该是怎样的心情?想想这几年互联网金融的起伏与激荡,想想来日,就有了这篇的主题:启航,去探索!
回顾亲身经历互联网金融这几年,最开始只是在证券公司的呼吁与呐喊;随后到区域金融资产交易所对资产端整合,看到了传统产业转型的艰难;终于来到互联网金融一线,感受到资金端“社会资本”的需求,明白了技术承载的使命与财富管理体验的改变。几乎跑了个来回,终于证实一件事情:关于金融,很多东西一去不复返,不可追忆;更多的还没开始,得去追寻。
这几年,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补充还是颠覆一直争论不断,既吸引了眼球,又带来了反思。金融的本质逻辑就是商业效率的提升,任何阻碍效率改进的终将被颠覆,没有被颠覆的地带,传统效率已然很高,反而是边缘地带还在低效运转,所以不断有人试图用技术创新去边缘地带解决效率问题。金融科技火起来,是必然的,也是我们所要参与的。
有那么几年,余额宝和P2P就代表了互联网金融的绝大部分。
余额宝的诞生是席卷金融世界的奇点大爆炸,不断有银行“深受其害”,也不断有银行诞生宝宝军团。
天弘基金从一个小基金,跃入巅峰。
2014年末,5898亿元;2015年末,6739亿元;2016年末,8450亿元。
天弘基金如此刷新着国内公募基金公司规模的历史纪录,创造着只属于这个时代的财富传奇。
P2P也在同一时段野蛮生长,以点对点借贷合同的简单粗暴方式,通过互联网不断尝试,去满足被银行忽视的那80%人的资金需求。
2014年,红岭创投的周世平看到P2P迅猛发展时,写下了一段话:“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
P2P一路狂奔,从2014年的2000亿,到2015年的近万亿,再到2016年的2万亿。
行业在刷新数字的同时,从业者也是状况百出。
绝大部分P2P闭着眼睛跑,忽视风控,也让心蒙了尘,对内对外都不断挑战人性,最后跑了路,或是在准备跑路的路上,内心越来越受煎熬。
少部分从业者渡过风控、技术跟市场的考验,理解了金融也在互联网体验与风控中寻到平衡,面对挑战,浴火重生,重构组织,矩阵以待积极拥抱新的变化。
2015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宣告属于P2P的草莽时代结束了,监管收网捞鱼。信息中介、限制借款额度、信息披露、十三项负面清单,每一项,都是冰冷的闸门,轰隆隆落下。
2016年,更是监管发力年,新政密布,更加打乱了行业中许多人的阵脚。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今后,这种场景我们会习以为常。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传统从业者低估了互联网金融对自己生活和职业的冲击,也会有很多跨行从业者忽视了金融的风险与道德要求。这是人性与社会的冲突,也是金融体系在社会发展的必要阶段,社会为此付出成本,金融才能推动更好的社会(罗伯特•希勒《金融与好的社会》)。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互联网金融,从来就没有颓衰,唯有蜕变。2014年,情人节的前一日,一个叫许凌的“科学家”带来一张京东白条。紧接着,蚂蚁花呗、借呗、分期乐、趣分期等产品强势跟进,属于消费金融的时代,悄然开门。2016年消费金融的恣意生长,正如当年的P2P,只是这次玩家们更聪明,也更小心。他们学会了跟传统金融妥协与合作,2016年消费金融类ABS产品共发行863亿元,要知道2015年年底所有过往消费金融ABS发行规模加起来还不足300亿。
2017年开门伊始,被告知国务院的某某政策,又影响到某某事,对原有的业务又如何不利。突然发现对这些事情,已然无感,也已然释然。
放下赖以谋生的各项技能,继承并不断强化对新事物的认知,回归金融本质,获取新的技能,构建新的壁垒,以期望未来还能继续从事金融。
2017年,都已经600亿元了,已经渡过温饱阶段,总得做点有价值的事情。
2017年是个好年头,风暴过去,又要起新风。所以就得赶紧起航,出发去寻找蜕变,去探索广阔的新蓝海。
2/ 我对金融所有的向往
海外投行文化中有种职业信仰或者说是普世价值观,叫作Make Something Happen,中文直译过来就是(通过金融的力量)“做成事情”。不理解金融及海外金融发展史的人,会很难明白海外金融精英的职业终极抱负以及对金融天职的理解。他们对金融的力量抱有极大的期望,明白金融对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的可持续增长。
金融有感性和理性两股力量。感性的力量会让金融从业者从风险与不确定性中找到系统性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路径,并尽可能获取最大化收益,风险投资(VC)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理性的力量会让金融从业者精确度量收益与风险,尤其是风险承受能力,让不同人群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获取稳定可靠的回报及保障,保险就是理性极致的代表。不管是感性还是理性,金融终归是以人驱动的服务,也会面对人性的考验与冲击,让人性在善恶中反复选择,从而造成社会损失。过度感性会面临过度自信,会盲从跟随,身处泡沫而不自知,在泡沫破灭前难以断舍离;过度理性会深陷幸存者偏差,无法跳出樊笼,会在复杂金融模型中积累脆弱性,最终造成系统性风险。
如果说金融是门艺术,唯有将感性和理性平衡的人才能登顶艺术之巅,才真正掌握金融最强大的力量。
这种平衡的力量会带来社会巨大的进步。越是海外身处高位的金融从业者,往往都是掌握感性和理性平衡的集大成者,力行于身去承担更大的责任,并用金融的力量去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自金融体系诞生以来,每次市场经济的重点发展都与金融改革息息相关。最早的银行诞生于荷兰,作为当时从事国际贸易的先驱国家,荷兰马车夫们亟待解决各国货币间的兑换和结算;最早的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诞生于荷兰,出于远洋贸易对稳定资本金的需求。
“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这是英国诺贝尔经济学家希克斯的研究发现。
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工业革命早期使用的技术创新,大多数在工业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术革命在当时既没有引发经济持续增长,也未导致工业革命。因为业已存在的技术发明缺乏大规模资金以及长期资金的资本土壤,便不能使其从作坊阶段走向诸如钢铁、纺织、铁路等大规模工业产业阶段,大规模生产对金融创新的需求,英格兰银行的创立、私有产权的立法确定与保护和公债的发行以及一系列金融业的变革,金融革命不断为工业革命注入资本燃料和动力。
美国的历史更加充分说明金融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美国的独立战争赢在对外融资的能力;战后百废待兴的新生国家持续发展的金融动力来源于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定期发行国债;为了避免债券交易的恶意竞争,曼哈顿的证券经纪人签订了《梧桐树下协议》,从而缔造了华尔街。
从此美国的发展如脱缰之马,远远领先其他国家早早推动了以生物制药、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美元与黄金、与石油的先后挂钩,奠定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当然,也由于自律和监管的缺失,衍生了次贷危机。华尔街梧桐树下见证了无数次伟大的博弈。也见证了无数的人性冲突和社会矛盾,华尔街与美国共同兴旺,也与之共同衰弱。
事实上,历史上所有有生命力的金融创新的诞生都来源于商业创新和社会发展对金融的真实需求。
中国当下的经济环境及金融秩序当然也是如此。中国金融体系在很多方面的滞后并不能都归结于体制原因,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必然结果。过去三十年,许多重大的发展都是政府主导,增长的引擎一直脱离不了投资的拉动,主力金融机构都向以支持基础设施及工业化建设的国有大企业提供服务,因此在金融政策与规则制定上都存在偏斜与缺失。
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进入转型调整经济结构的阶段,原有的金融体系当然会突显无力,也需要呼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金融方式与政策支持。随着技术进步,已经有许多新型金融机构实现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弯道超车。在很多新兴细分领域,政策制定也在加速发力。面向未来,我们正在经历一种更有生命力的金融体系的重塑,或疾风劲雨,或春雨润无声,新一轮金融改革已在进行。未来已来,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应当给自己与金融体系更多的耐心,同时参与其中,去探索更好的可能。
很多跑路的P2P平台本质属于金融犯罪,我相信其绝大多数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抱着美好的初心的,但可惜的是,他们没有从人性与市场的考验中突围,并没有真正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他们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把金融想象得太过简单,对不确定性预计不够充分,更重要的是没有在行业快速增长的时候,构建金融技术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和民众生活场景的能力。
技术创新给金融带来了突破的可能,打开了原本金融无法满足的未知市场,构建了金融在新生市场的资产定价能力,从市场各类场景总布局提取的底层数据,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这就是金融科技的技术赋能。正是金融科技提高金融各个领域和环节的效率和能力,才让新型金融科技企业抓住了服务业需求爆发与消费升级机会的尾巴。金融科技的技术赋能,金融只是开端,技术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和推动商业与生活才是真正发展的方向。
X金融存在的意义正是代表那些未知的金融,需要从技术升级到生活场景中去探索的金融,因此探索Explore是X金融的精神内涵。
X代表探索与发现
探索产融结合的商业效率提升路径
发现金融创新带来的幸福生活方式
这就是我对金融所有的向往,给予希望,就不会辜负期望,也不会失望。
不被理解被当作傻X,事情做成就是牛X,这就是X金融。
To Explore, To Make Something Happen.
金融的未来应该是一个星辰大海的故事。
这篇是初心,也是归途------剑之星辰写于2017年2月14情人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