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89320/54b7e0184de65949.jpeg)
宋朝的文人政治,制度建设比较完善,弊端是思想守旧僵化,循规蹈矩,行政效率低下,冗员、冗兵和冗费情况非常严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浮于事、浪费财政和士兵缺乏战斗力。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 ,才有后来的程朱理学,研究心性之学,有点类似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之风盛行,非常不切实际。
所以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后有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范仲淹幼而丧父,母亲改嫁,一度改姓朱。王安石则出生于低级官吏家庭。他们没有世袭的根底,比较了解老百姓的疾苦。
但两次新政最终都失败了,变革的阻力很大。尤其到了王安石的年代,朝中有一批鸿儒当政,在地方政声显著但根基尚浅的王安石虽有变革弘愿,不得不知难而退。早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宰相文彦博就要提拔他入朝,后朝廷又数次要调他入阁,都被他婉拒。直到17年后他确信自己得到了宋神宗的信任,才于次年入朝为相。
为什么阻力这么大呢?除了前面说的思想僵化以外,主要的是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宋朝鼓励官@员做买卖,允许土@地@兼并,实行重要物质的专卖制度,由此形成了强大的既得利益群体,朝野盘根错节。所以大家都知道,宋朝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纸币——交子。
显然,没有天大的决心,强力的手段,新政根本无法推行。于是就有了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这句话是不是王安石亲口说的,学者们有争论,我们不去考证 ,但肯定是王安石的意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89320/e6487be5f751ccb0.jpg)
苏轼则用类似的另外三句话评价王安石:
天命不足畏,
众言不足从,
祖宗之法不足用。
02
今天我们不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看。他的三句话中,最有问题的是第二句人言不足恤。
虽然王安石个人政绩比较好,但他在朝中没有根基,也就是说支持他的人很少,愿意帮他的人就更少。
王安石于是大量启用新人,顺己则用,一批野心家、投机分子就进入了他的阵营,比如吕惠卿、李定、邓绾、 舒亶等。这些人在王安石得势的时候,就是爪牙,横行霸道,贪赃枉法,只为自己的地位和金钱考虑,把王安石的一本金经,念得七倒八歪。
但在王安石看来,这些人拥护变革,态度坚决,执行力强。王安石不会想到,以后踩他最厉害的也是这些人。李定一句“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可为这帮人的写照。
另一方面,逆则弃,反则打,王安石对反对他的人残酷打击,毫不手软。而且个性偏执,越反对,他越强势。
对变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和腐败行为,其实百姓有呼声,各地有奏章,但王安石一概视为反对派作梗,斥为流俗之辈,不思修正,一意孤行。
他在御史台(相当于现在什么机构,大家懂的)大肆清除异己,全部安插上自己认为的亲信。
苏轼的乌台诗案,就是御史李定和舒亶一手构陷制造的。
当初是韩维、吕公著推举王安石上位的,但当他们对变革提出异议时,王安石毫不手软,直接把他们贬谪出京。
如此,本来同盟军就不多,朋友再一个个抛弃,敌人越来越多,而自己所谓的亲信大多又不可靠,不败天理难容!
老人家说,政治就是朋友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这才是大智慧。
03
宋及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都回避对王安石做出政治评价。王安石成为我们的政治明星源于梁启超给他做传,次有郭@沫@洛推崇,老人家将他与商鞅并列为中国历史上的两大“改” @革家。
近年来,能人落马的不少,我们身边也常有能人出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能人犯事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这种现象,我觉得可以用苏轼的“三不足”来解释。
王安石的“三不足”的意思是,自然灾害不可怕,但老祖宗的陈规成法不足以解决现实问题,需要通过变革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由此带来的议论不必理会。
苏轼只改了几个字 ,就给王安石贴上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标签。那意思是说,自然规律不用管,老百姓的话不用听,传统美德不管用了。
你看,文人有时很坏啊,细笔也能杀人。
但这几句话用来形容那些犯事的能人其实蛮合适。
这些能人往往以“改”@革者自居,好大喜功,变本加厉,搞形象工程,遇到不同的声音,就会把历史上的“改”@革家抬出来,为自己的一言@堂、独@断@专@行寻找历史依据,并越滑越远。上级往往被他们靓丽的数字业绩所蒙蔽,一步步将他们送到高位,“仇@和@现象”就是很好的注脚。
这些人还经常号称非常时期,非常手段,花样百出,扰民生事,令人瞠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89320/b3df26fce19eb911.jpg)
这些人还经常把“大@局”,挂在嘴上,声称“改”@革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把自然规律、局部利益和法律法规视若无物,为自己的胡作非为,实现个@人@野@心带上美丽的面具。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89320/efee458a20a7efbf.jpeg)
设计师1962年提出黄白@猫@论,1987年米国人把它搬到时@代@周@刊,弄得几乎全世界家喻户晓,但很多人都把它误解为办事手段了。其实设计师说的是经济制度,SOUTH 讲话再提猫,还是指的经济制度。
那些拿猫做挡箭牌的人,忘了设计师1979年专门做了一篇《坚持四项JBEN原则》的讲话,还忘了1987年设计师谈了人才的十项标准,核心就是德才兼备。
不少能人喜欢拿王安石说事,为自己贴金,开脱,但他们忘了,王安石一生都是一个一心为公,清真廉洁的好官。我看他们更像投机在王安石门下打着变革旗号的吕惠卿和李定之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89320/f4a3bb9e4bb949b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