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非鸣
我打定主意,我所指导的课程旨在帮助参与者理解过去的经历,把他们带到教室之外,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接受老师教的东西。——摘自查尔斯.汉迪,《思想者》,71页
打开公众号,翻开朋友圈,每天都能看到很多干货文章,看完了让人激动万分,可是过不了多久,这些干货就被束之高阁。
在网络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如果给大脑的信息储备设置一个PM2.5,那么每天爆表的绝对不会是少数人。
不假思索地接受网络上流传的所谓的干货,跟理所当然地接受老师教的东西一样,没有和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没有独立思考,剩下的只是一时兴起。也许定下了一堆小目标,却始终不会付诸实践,这些干货就像一颗小石头,扔进你人生长河里,激起一圈涟漪,但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干货也不是完全看不得,而是要有目标,有选择的看。
比如,最近我想学拆书、学写作,我找到了荔枝微课上一些关于写作的网课。首先看目录,然后听免费试听的公开课,一般网课的公开课都会介绍课程的结构框架,如果满足我要求,那就考虑买下来听后续内容,如果不符合我的需求,那抱歉,我的时间和金钱都不会浪费在这个课程上。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
读任何一本30块钱的致用类图书,完全能达到参加3万块钱培训的效果。
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不要刻意去教,而应当给他们一种工具,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摘自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实践篇)》,28页
很多人宁愿花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去买培训课,却不愿意好好读一本书,原因大多在于觉得书太厚,读书费脑,不如培训课来的简洁明了。
最近看的拆书帮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提到的RIA拆书法,适合忙碌的职场人士更快的从书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RIA=R(Reading)+I(Interpretation)+A(Appropriation)=阅读原文+知识重述+拆为己用
R(Reading)阅读原文
只有很少的人认为阅读(尤其是读致用类图书)本身是有趣的、快乐的,但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又不得不解决,那怎么办呢?
首先,在买书之前想清楚自己的要求,需要在书里面寻找什么样的答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其次,找到能解决你问题的书籍,如果不知道看什么书籍,可以咨询周边的同事同学,或者去网上提问,在各种知名网站上寻找自己需要阅读的书籍。
然后,拿到需要阅读的书籍后,快速的阅读目录,并且快读阅读全书。
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点,同时关注下有没有需要拓展学习的内容,做好标记。
I(Interpretation)知识重述
当你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标记后,接下来就要精读了。怎么做到精读呢?不能仅仅看作者的观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看到书中有启发的观点,将书中有启发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述。
随着个人的成熟,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从依赖性的人格转为自我导向的人格。成人变得具有自我导向性,意味着成人学习者能够参与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己的学习经验。——摘自《这样读书就够了》第33页
读致用类书籍一般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作者的观点可能以某个案例为例提出的,那我们就需要将作者的观点和自身的社会身份、工作岗位、生活需求、人生目标挂钩,也就是对作者的观点或者方法进行加工,使书中的知识能切实的解决实际问题。
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
A=A1+A2=联系经验+规则运用
A1联系经验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需要回顾自己的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做法,然后和书中介绍的问题、方法做对比,分析问题失败的原因,找到改进方法。
A2规则运用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需要将自己学到的方法如何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去,可以把规则写到便签上,贴到平时经常看到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
读书而不唯书。
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