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七年,我报考博士生考试并且为之努力了七年——对有些人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搞定的事情,却被我几乎打成了一场八年抗战。
虽然至今结果仍未见分晓,但对我来说,结果如何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七年的时光,在让我经历煎熬的同时,也让我逐渐找到了一个慢慢清晰和安定起来的自我。
当今天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内心平和且安静,没有了曾经的委屈和抱怨,没有了曾经一直如影随形的纠结和不安,有的只是对这段经历的回忆和感恩。
(1)七年的备考经历让我明白了“坚持”的力量。
说来惭愧,回想起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我并没有让自己投入地去坚持做一件事情的经历,更无从去体会“坚持”的力量。即使是每年都要经历一次的博士生备考,因为时间、精力的原因也只是阶段性地学习,基本是学半年,扔半年。然而就是这七年断断续续的“坚持”,依然让我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
依然记得第一次开始认真备考学习英语的情景。因为放下的时间太长,学到的那点东西基本又都还给了老师。当我拿着复习资料尝试开始学习时,只能用“四顾茫然”来形容——每一句都有不认识的单词,连顺畅地阅读下来都举步维艰,更不要说理解了。
于是只好一个一个地查单词,一个一个地做记录,在一年接一年的重复记忆中,那些单词变得不再陌生,但却也积成了一个庞杂的队伍。
为了更好地记忆,我又将音似、形似、意似的高频单词分别做了归类和整理,将一些高频的句子结构和固定句式做以罗列,整理了整整一个笔记本,犹如将杂乱的衣物分类整理放入了衣柜,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顿时也清爽了许多。即使间隔了半年再去捡起,触类旁通,回忆起来的效率也快了许多。
基本每年的复习都是从十月份开始,到三月份考试结束,算起来不过半年的时间。但也就是在这七个断断续续的半年中,英语阅读理解开始从最初的每五道题中对一个或者两个,变成了现在的每五道题中错一个或者两个,词汇的正确率也从原来稳定的二分之一上升到现在的三分之二。
对于英语高手来说,这样的成绩并不算什么,但与我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而且这样的突破也是在经历了时间的量变积累之后突然达到的一个质变。因为即使是在去年做真题,英语的正确率依然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在今年的复习中,虽然半年未见,但那些单词仿佛还是老朋友一般记在了心里并未忘记,全篇下来的正确率基本稳定在三分之二或者更多,这也让我又重新拾起了对英语的兴趣。
坚持地去做一件事情就是如此的神奇,如春之小草,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如滴落之水,化骨绵柔,却有着穿石的力量。
(2)七年的备考让我明白了“喜欢”的含义
每年的备考,我都是在“这是不是我喜欢的”“我到底要不要坚持”的纠结中开始。
我喜欢文学类的书籍,那些文字让我感觉柔软、舒适、温暖。而我要复习的专业课却是读起来很坚硬的文字。阅读文学类的书籍于我是一种享受,随时拿起,随时都能够投入其中,而专业课的书籍却总是让我望而生畏、望而却步。经常是心里知道该复习了,该看书了,但身体却迟迟不愿意行动。
于是,在每次决定开始复习之前,我都先让自己阅读一会自己喜欢的书,让心静下来,同时,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时那种时间飞逝感会让我心里因为有了紧迫感转而开始专业课的学习。
依然是在七年断断续续的学习后,我从专业课的学习中体会到了初中语文老师曾说过的“把书从厚读薄,再从薄读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也渐渐明白了我惯用的理科思维模式一句话就能够表述清楚的意思为什么要扩展成一段话来说。
在七年断断续续的学习之后,我居然有些“喜欢”上了专业课的感觉,再看那些文字,会乐意去分析里面的逻辑关系,而不是觉得一句话只是在翻来覆去地说。
前几日邀请了怀左同学到群里为学生做关于“坚持”的主题分享,有一个观点我特别认同。那就是,所谓的喜欢与不喜欢其实是相对的,当你从一件事情中得到了满足感或成就感的时候,喜欢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但如果你做着自认为喜欢的事情却一直没有收获的时候,你所认为的喜欢也会成为你的负累。
喜欢与不喜欢之间,或许只是一个回馈的差别而已。
回望曾经的七年,复习紧张的时候也是我看自己喜欢的书目最多的时候。反倒是放松下来后,总以为有大块的时间可以支配,连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跟着松懈了下来。
(3)七年的备考经历让我开始重新找回自己。
七年的追逐,与其说是我在依照别人的判断行事,不如说是我经历了一场自我的迷失。
我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只知道,大家都在走的路就是安全的道路,大家都在做的事就是正确的事。
我的心里一直弥漫着一种不安,怕自己掉队,怕自己被淘汰。于是,我让自己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竭力追逐却收效甚微。
一次和好友聊天时我将自己的这种感觉告诉了她,隔着电脑屏幕我依然能感觉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她的不可思议:我做了四年的全职太太都没有那么大的不安全感,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没有了现在的这份工作,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去劳动,还怕吃不上饭吗?
她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情况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我只是在别人的目光里迷失了自己。
在和好友一次次包容的探讨中,有一天,我突然明白,我之所以纠结于“要不要考博”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不愿意接受那个参加了考试可能依然会失败的自己。也就是在那一刻,我选择了放下:放下对自己的评判,全然地接纳自己。
当我有意识地让自己接纳自己的时候,我的内心开始回归安定,不再被各种未知的可能性所纠结和纠缠,而是做好当下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再为未来而惶恐不安。
整个考试过程中,我的内心都安然而笃定,因为我知道,不管结果如何,我只是我,我都是我。
武志红老师的一个微课主题叫“人生七年”,看到这个名字不禁感慨万千,因为当我回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一件事情上居然也执着了七年。
七年中曾经的泪水和苦痛都已远逝,当我回望的时候突然发觉,在我经历生活的时候生活也在无形中回馈了我许多,对此唯有臣服与感恩。
想起和好友聊天时说起的一句话:只有爱过,才能放下爱,只有执着过,才能放下执着。
唯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