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试过:
本来在忙工作,拿起手机回复朋友微信的消息,结果手机就放不下了——刷短视频、刷微博,在直播间购物,注意力在手机上,完全出不来。一下子半天就过去了,手头上重要的工作都忘记了。
或者在不忙碌的周末,总是沉迷在手机上,刷短视频、打游戏、看网络小说,刷购物网站,一放下手机就开始空虚,导致自己一整个周末都没有做有价值的事情。
或许懊悔过,不应该把重要的时间,浪费在这些没有价值的事情上,但是一放下这些,就会感觉到不适应,内心就会焦虑。
刷视频打游戏等行为,会刺激大脑都会释放多巴胺,使我们从中获得快感。
人们往往容易对这些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活动,产生兴趣甚至成瘾,这也是很多人缺乏自制力的原因。
所以,想要改变自己,就得戒断多巴胺。
什么是多巴胺?
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一种激素和一种神经递质
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也可以控制多种功能,包括运动活动、认知、情绪,可以正向增强行为、食物摄入和内分泌调节等。
多巴胺是大脑的“奖赏中心”,被称为“让人快乐的化学物质”。
但是它主要通过奖励和激励的方式到达这一目的的。
例如:当你品尝你最喜欢的蛋糕时,你就会得到多巴胺的刺激,它会让你快乐,也会带给你去品尝另一种口味蛋糕的动力。
比如我们刷视频、刷到一个喜欢的视频,多巴胺就会分泌一下,多巴胺告诉你下一条会更爽。
因此,你为了维持这样的快感,不断地刷下一个视频,并且沉迷其中。
而且,即使是期待性的奖励,也能增加大脑中的多巴胺活性。
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传递,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它控制的不是快乐,而是我们的行动。
神经生物学家拉姆塞.布朗说过:
“世界上如果存在控制所有人的代码,那一定就是多巴胺的代码。只要让你的大脑持续收获快感,我们就能用极小的代价,让你去做特定的事。”
由此可见,多巴胺就是我们“自控”的最大敌人,一旦我们沦为多巴胺的“奴隶”,就会沉迷于即时的快乐,就注定被平庸的生活绑架一生。
这个时代
有100种让你上瘾的方法
不少人认为,是某些人自制力太弱,才导致手机上瘾的,如果自制力强,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事实真是这样吗?不一定。
如何让人上瘾,相关的书籍很多,现在已经快成为一个学科了。
“设计伦理学家”崔斯坦.哈里斯曾说过这样一句大实话:
“一个人的上瘾背后,是上千个人努力工作、想方设法让你上瘾。”
斯坦福大学教授尼尔·艾亚尔曾写过一本名为《上瘾》的畅销书,该书主要探讨了如何设计产品或服务来吸引用户,并使他们产生依赖性。
在书中,艾亚尔提出了触发、行动、多变的奖励和投入的“四步模型”。
很多人把这本书当成产品设计的“圣典”,国内的销量也极高。
再比如。为什么抖音能成为国民级APP,就是因为大量的内容创作者,把人性挖掘得透透的了。
你渴望甜甜的恋爱,爱情博主就给你拍第一视角的恋爱情节;
你渴望成功,成长博主就给你拍普通人的逆袭视频;
你想要短暂的快乐,那就更多了,擦边视频、搞笑视频、猎奇视频,轮番上阵来刺激你的感官。
加上现在的算法已经出神入化,你每做出一次喜欢或者厌恶的行为,都会被系统收集、记录、分析。
算法越来越了解你,然后不断给你推送精准的内容,系统给你推荐的,都是你喜欢的,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我自认为我的自控力还可以,但是我对出游感兴趣,有时候为准备短途游找个攻略,也很容易陷进去2个小时。
所以啊,有谁觉得自己肯定不会上瘾,互联网就有一百种方式让谁欲罢不能。
这个世界的诱惑太多了,我们防不胜防。
想要提升自控力,就得了解多巴胺让人上瘾的本质,从而下定决心戒断多巴胺。
如何戒断多巴胺?
(1) 戒掉多巴胺,追求内啡肽
除了多巴胺,人体还会分泌另外一种“快乐激素”,叫内啡肽。
相较于追求即时满足的多巴胺,内啡肽的快乐是深沉的,它通常在我们经历挑战、克服困难或完成长期目标后释放,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能带来持久的愉悦感。
这种愉悦感是通过努力和坚持获得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满足。
多巴胺的分泌,主要通过从外界获取刺激;
而内啡肽的获取,是更多地通过自身的付出和成长来激发,其中延迟享受则是收获内啡肽的关键“路径”。
比如,一名学生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刺激他更加努力地应对下一个阶段的学;
一位普通员工通过长期积极表现,成长为项目经理,更有动力应对项目经理的挑战;
这些长期付出耕耘,所获得的持久的满足感,能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多巴胺带来的短暂欢愉所不能比的。
(2)延迟满足,升级快乐
想戒断多巴胺依赖,需学会延迟满足。
比如,想购物时先等上几天,思考是否真的必要;
面对娱乐冲动,先完成既定学习或工作任务再去放松。
这种克制当下欲望的做法,能让我们收获更深层次的快乐。
通过努力达成目标后的满足感,远比瞬间刺激带来的愉悦更持久、更有价值。
它促使大脑习惯从有意义之事中寻求快乐,助力我们告别过度依赖多巴胺的行为模式。
(3)深度思考,耕耘未来
如今信息碎片化,浏览时虽有短暂多巴胺分泌,却难有实质收获。
而深度思考要求我们穿透表象,挖掘本质。
读书时,不只看情节,更要思索背后思想对生活的启示;
看到一个事物,不止看到表象,而是分析现象,探寻其内在逻辑及影响。
深度思考,我们如同在为未来耕耘,种下成长种子。
这一过程虽无即时的兴奋感,但长期积累能让我们收获智慧与成长,收获深层满足,引导大脑从高层次思考中找乐趣,摆脱对简单多巴胺刺激的依赖。
(4)不断蓄力,摆脱平庸
若一味沉溺于轻松娱乐带来的多巴胺反馈,极易陷入平庸生活。
要摆脱这种状态,就得不断蓄力,为自己积累资本。
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技能:
像学写作拓宽第二副业道路;
坚持锻炼储备健康体能以应对挑战。
每次知识的增长、体能的进步都是蓄力表现。
虽过程缺少即时刺激,可随着积累渐多,实现自我超越时,收获的成就感无比强烈。
总结
让你轻松收获快乐的东西,并非生活的奖赏,而是命运的枷锁。
摆脱多巴胺泡沫的裹挟,才能真正改变自己,找回对生活的控制感。
吴军博士说:
“向上的路注定艰难,而向下的大门永远敞开。”
而多巴胺戒断,就是让一个习惯走下坡的人向高处前行的开始。
开始的每一步都很难,但唯有如此,才能突破现状,最终让人生进阶更高的层次。
《给思考留点时间》陈胜林1102720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