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诚善者美文美德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四)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都是孩子,不让父母牵挂也是一种孝

(四)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都是孩子,不让父母牵挂也是一种孝

作者: 魏玉洪福苑画廊 | 来源:发表于2019-05-24 20:19 被阅读0次

在前面两个小节,我们说过孝顺父母,不仅要给父母提供丰足的物质条件,让父母可以衣食无忧;同时我们还要随顺尊敬父母,让父母心情愉快。同时还有一点也特别重要,就是作为子女不要经常让父母担心和牵挂。


父母的背影里饱含着对儿女的无限牵挂

在父母眼里,哪怕是我们都已经成年,在父母眼里,也还都是孩子。只要有几天没有孩子的信息,就会为我们担心。如果知道我们正在经历什么危险的或是不可预见的事情,父母就更是时刻为我们担心。

                      出必告,反必面

出门时,必须告诉父母自己要去什么地方;回来后,要马上当面禀报:“我回来了”。回来如不方便当面禀告,也要给父母打个电话保平安。

担心是一种很难受的感受,孩子可能会感受不到,只有自己也做父母了,才会体会到。

“母心如水,子心如石”孩子的心像石头一样,自己出门只顾着自己开心,却忘记父母在家里惦记。

特别是已经十几岁的孩子,自以为自己已经是大孩子了,父母应该不会担心,其实不然。父母为我们担心了一辈子,一刻也不曾停止。

      叛逆少年离家出走,全家人苦寻两年

近日《长江日报》报道,2017年4月15日,一名叫小巩的初二男孩,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被父母训斥,愤而离家出走。两年间家人通过报警、媒体发寻人启事、街头发传单等各种途径,寻遍山东、河南全省及江苏部分地方。最后被武汉的一位热心的图书管理员阿姨发现,告知其父母接回。

这个结果还算是圆满,但是谁知道这两年里为寻找儿子所经历的心酸呢。但愿经历这个事情,这个小巩可以痛改前非,不要再让父母操心。

说来惭愧,自己中学时也曾有过类似的过分经历。记得20多年前,高考成绩出来后,我考试了天津师范大学。我开始了四处游玩。最过分的一次是自己偷偷去了师大找自己的师兄们玩,一直在大学里呆了快一周。

因为走时候没有跟家里打招呼,爸爸几乎找遍了亲戚朋友,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处找我,看到我回来,差点打我一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私自不打招呼出门了。

所以,无论是出门还是回来,都有立刻跟父母打招呼,这也是一种孝。否则既让父母操心,也有失礼道。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在古代,一般父母在,子女都不会远游。现代人“不远游”是不现实的,但是一定要“游必有方”。你去哪里,一定要明确告知父母,并且要告诉什么时候回来。

如果你品行端正,父母就会担心你出门是不是生病,或是出门的安全;如果你经常惹是生非,父母就会担心你跟人发生冲突。父母都是这样,孩子是自己一生的牵挂。

                    居有常,业无变

一个人居住的地方要尽可能固定不变,事业上也要比较专一,不要经常跳槽。这种稳定性非常重要。

                    稳重才会出成就

在日本,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工作,基本就是一生不变。在欧洲,有很多百年老店,世代传承,成就经典品牌,就是靠这样一种坚持不变的工匠精神。

而在中国,很多人,工作经常变来变去,少则几年,多则一年几换。不但换单位,更是换行业。不是说,不能换,但是这种过于频繁,没有稳定的变换。只是增加里更多不确定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困难和麻烦。

选好目标,让自己的心稳定下来,坚持做下去,才会出成就。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条路是好走的,没有哪一件事情是好做的。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了”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坚持和稳定是成就的一个前提条件。很多时候我们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止步在最后一公里,让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所以,不要遇到问题就退缩,碰到困难就放弃。困难在哪里都存在,今天在这里解决不了。明天换个地方,困难也是存在,可能就是换了一个种类。

坚持和稳重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品质。

                    身有伤,贻亲忧

作为子女,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如果身体受伤或是生病,就会让父母担忧。

《大圆满前行》里说,如果孩子生重病,父母宁愿自己代受,甚至死去,以换取孩子的健康。

《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身体乃至头发、皮肤全都来自父母,我们绝对不能伤害身体,这也是一种孝。

我们身体受伤,其他人也会担心,但是绝对不会像父母的担心那么强烈。所以,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父母考虑。

  肿瘤父亲为救白血病儿子隐瞒自己的病情

一个普通家庭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疗,五年花去近百万。在这个过程中,这位孩子的父亲又被查出患有肿瘤,如果不治疗也有癌变可能。但是为了把仅有的钱给儿子看病,他向家人隐瞒了自己的病情。

为了治好儿子的病,父亲绝对不能倒下

“我们就这一个孩子,这五年我们夫妻二人拼尽了所有,只想让孩子好好活着,不管如何,我们都不会放弃。”父亲田鑫坚定地说。尽管每天肚子都会疼,尽管自己的病也不能长时间拖着,但在田鑫的心里,治好孩子是自己现在唯一的目标。

天下的父母就是这样,为了就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记住,身体是我们自己的,更是父母给的。爱护好身体,不仅对自己重要,更是对父母的一种孝。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

除了避免意外伤害,平常生活要有规律。比如,按时吃饭睡觉,适当锻炼。总之,生活要有规律,才能有个好身体。

                      德有伤,贻亲羞

如果孩子的道德有问题,就会让父母蒙羞。

亲人之间就是这样一种关系——荣辱与共。虽然自己的错误自己承担,但是有时候,特别当那种错误特别严重的话,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错误,会让父母深感羞愧,也有可能终其一生都不能抹去。

比如在农村,谁家的姑娘跟人偷情跑了,那父母可能在乡亲面前抬不起头。比如在抗日战争期间,谁家除了汉奸,那做父母的肯定是羞愧难当。或者现在谁家孩子犯罪被抓进去了,除了自己受罪,父母一定是在人前难以出门。

反之,如果子女金榜得中,事业有成,或是孩子成为大英雄,那不仅仅是父母,就是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的都感觉倍儿有面子。

作为子女,让父母不担心,不失望。甚至是让父母以自己为荣为傲,这也是一种孝!

关注玉洪说人文,每天跟您共读《弟子规》

相关文章

  • (四)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都是孩子,不让父母牵挂也是一种孝

    在前面两个小节,我们说过孝顺父母,不仅要给父母提供丰足的物质条件,让父母可以衣食无忧;同时我们还要随顺尊敬父母,让...

  • 牵挂

    孩子是父母永远的牵挂。长大的我们,父母也是我们的牵挂。 小时候上学回家迟了,父母牵挂。长大了工作了晚上加班父母还牵...

  • 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都是孩子

    文/洋葱先生 1. “爸爸,对不起,我把你的生日错过了。” “没事,没事,这么大年龄了生日都不过了;怎么样,你那边...

  • 谨以此,献给现实世界中“哆啦A梦的口袋”-爸爸

    孩子是每个家庭最深的牵挂,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都是孩子。 提到婴儿,普遍存在一个很有趣现象:...

  • 有一种爱叫大胆放手

    有一种爱叫做大胆地放手。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子女的关怀照顾上最合适不过了。 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牵挂。年纪再大在父母心目...

  • 六一儿童节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自己的孩子,无论他长到多大,在我们眼中永远都是孩子;在父母心里,我们无论长到多大...

  • 父母就是过客

    在父母面前从不提困难,装有钱人,让他们觉得可以放心的享受生活,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不让父母担心也是一种孝...

  • 孝养父母

    大孝~敬重祖先 中孝~热爱国家 小孝~敬重父母师长 ①供养父母身体, ②不让父母担心, ③父母以我为荣, ④渡父母...

  • 推车

    一个人不管年龄多大,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孩子,都是父母最关心、最牵挂、最愿意为之付出的人。 ...

  • 跪着的父母养不出站着的孩子

    文/浅草 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这句话是体现父母之爱。但不是说父母可以溺爱,可以一辈子庇佑孩子,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都是孩子,不让父母牵挂也是一种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nn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