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个女孩的倾诉,说是工作团队来了一个新人。这个新人常常通过否定别人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但恰恰就是他的反对,同事看到了他其实没有什么技术。
倾诉的女孩问我:“他为什么会这样呢?我都不理解,明明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却通过反抗和否定别人,来暴露自己的无知?”
这个女孩来电是想让我解释一下,他为什么这样?她好像是想消除心中的疑虑。
我顺着她的话,去解读她的话,然后帮她分析了这位同事。倾听结束后,我反思了自己。我这次倾听,感觉做的不太好。我被倾诉者的问题牵走了。没有稳住好自己。
倾听的原则,谁来电,谁倾诉,关注点在谁身上,这样做是以倾诉者为中心,感受倾诉者的感受,启发她自己觉察如何面对?
而我今天倾听,跟着对方一样,把重点放在了倾诉者的同事身上了。真的帮助她去分析她的同事,我有些自以为是了,我有什么资格去分析她的同事。结果倾诉者很认同我的分析,她好像豁然开朗了。倾听结束,倾诉者感觉很满意。她好像更理解了这位同事,我也启发她,如果了解了对方,该如何和他相处呢?
虽然倾诉者很满意,我知道我没有中立。我随了倾诉者的意思,这种感觉是在讨好倾诉者。内心感觉在违反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我没有权利分析任何人,我只能帮助倾诉者,启发她的觉察和思考,同事这样,你的感受如何?你是如何应对的?他为什么那样?理解了那样的原因,又该如何调整自己,如何化解冲突?
想法归想法,但是也需要灵活面对。 有的倾诉者,就想要一个解释和答案,又怎么办呢?
就在我觉察和反思刚才的倾听的时候,这个女孩又下单了半个小时。她貌似想起另一件事情,也是有关这位同事的,让我分析,那个同事为什么那样?我就问了,他那样带给你什么样的影响和感受?
但是这个女孩好像不愿谈这个话题,她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同事怎么样?为什么那样?是什么原因?我好像被她的问题困住。我又没有见过那位同事,我怎么知道他为什么那样?
从她的叙述来说,她的那位同事被团体孤立了,正在抗争呢?我带入那位同事,能感受到委屈和愤怒,但这个女孩也不认可。
她好像要一个答案,这个同事不正常,有认知偏差。但我不能这样说。这需要负责人的。
我需要明白我的位置,我是倾听师,不是分析师,不是指导师,不是提供答案的。答案永远在对方心理。
所以第二次倾听,当我没有给到她想要的答案时,对方是有些不满意的。我需要守住倾听师的底线。
不能因为讨好倾诉者,而任意评价别人,不能厚此薄彼。当然需要理解和共情倾诉者,你的倾诉目标是什么?你的期待是什么?永远以倾诉者为中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