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景山之颠,静静的看着山脚下睡梦中的皇城。
皇城的背影此时此刻,这座城静得出奇,当游人散尽,他便又恢复了原本的独特气质,显得格外神秘,格外从容,在长安街不眠的灯火照耀下,他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出世老者,说他是老者,想必没有任何争议,明代的浮华,清代的昌盛,近代的衰微,新时代的崛起,这一个又一个波澜的时代,她都是见证者,经历者,讲述者,崇祯上吊时的落寞,宣统退位时的彷徨,五四青年的激扬,革命小将的疯狂,这每一个瞬间,他又都尽收眼底,他的确难以表达,可他绝非六点封闭,在这样一个浮华的年代,人们更中意的显然是那不眠不休的都市繁华。与之相比,一座龙脉上的宫城终究是显得太过于冷清,太过于厚重,太过于生疏了,人们终日奔忙,无暇顾及这座古旧异常的城,让这座本就静谧的城,又平添了一份肃穆的味道
皇城一角。
我俯瞰着这座城,就仿佛是上下打量着一个老者,我所在的地方位于城门以北,目光所及便是这座皇城的背影,我不知道究竟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这样一个背影,这就像是鉴赏一幅上乘的中国山水画,意境之美真切存在,却无法用任何一种合适的语言尽情描绘。我鉴赏着这座城得背影,心中波澜起伏,百感交集,当初建造它的人已经化作那尘土,而争抢他的人,也已经变成了历史的弃儿,家国兴衰,王朝更替,一切过后,他却依然能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缓步走进新的时代,在城市繁华的灯火中,做起供人参观,被人讲史的平淡小事。这就像是一个戎马一生的老兵,褪下军装,为所在的社区承担起了治安工作,怎能不让人感慨,或许如今的平淡生活更适合这座皇城,宫墙太矮,屋室太旧,他的身躯早已无法抵挡政治的风雨,皇家的荣华。宫墙上的斑驳是岁月的见证,它是一件脆弱的艺术品,只能观赏,只能凭吊。
。我曾见过形形色色的背影,他们或高大或矮小,或壮硕,或瘦弱,或是蓬勃,或是苍桑,可就算它们全部相加,也不及这夜色下的皇城背影来的动人,来得震撼,分明年至垂暮但却年老未衰,本以历经磨难。却能风度依旧,就像是一个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君子,纵然历经千难万险,也将自己打理干净,保持风度,面露善态的对待生活,试问在这华夏大地上,能够诠释此等君子风度的背影,又有几处可寻,古长城太过苍老,背影已残缺不全,都江堰太过辛劳,背影已疲惫不堪,而诸如奥运鸟巢,汉唐飞扬这般的新生者,又显得太过于年轻,太过于张扬,身前身后都印刻着时代,失去了一分岁月的磨砺,唯有这山下的黄城在历史的侵蚀与都市的光影中幸免,是那独一无二的风度和气质得以留存,我想这种掩藏在皇城背影中的风度,是历史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无私馈赠,他让我们了解到,容器都有华美于一身。集气势与精巧为一体的中华文明究竟是一番怎样的图景。
中国的建筑下至茅屋上直宫殿,大抵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于这座皇城而言,南为目光所及北为身影所栖,顺着京城的龙脉,南为中原大地,北为苍茫草原,向北可横刀立马,向南可坐拥中华,一南一北都是气势长虹,心胸浩荡,当中原文士的目光翻山越岭而来,皇城坚实的背影是国泰民安的见证,当北方蛮族的铁骑策马扬鞭而至,皇城厚重的背影,便是外敌入侵的天堑,由此 皇城之气韵便成为中华之气韵,皇城之背影,便是民族之背影,人心向背,历史轮回,皇城背影既是的王朝更替之见证,更是中华兴衰之缩影。
我行走在宫城之中将眼光重新聚焦在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城之上,在这座没有夜晚的都市里,或许只有这座城中之城,才能在日暮后沉入梦乡,与他相比,他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显得太过嘈杂,太过喧嚣了,那些绚烂的都市灯火,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描绘着当代的北京故事,而皇城略显孤独的背影,便成为了一切繁华与绚烂背后最为深沉的底色。
这张花了的照片记录了那一晚与皇城的邂逅夜深了,景山上的游人大多已经散去,我静静的看着山脚下那座常被人叫做故宫的皇城,我可以看见它的全貌,却无法将它诠释,更不知那繁华的都市是否将他善待,那匆忙的游人可曾与她共眠?我终究只是个旅人,无法洞悉他的前世今生,我只能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祷,祈祷它四季不败,祈祷他风度长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