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寒气升,泡脚驱寒消百病。”泡脚属于成本很低,效用很高的养生方式,但很多朋友在泡脚时,时间、水温、水位等掌握不好,不但起不到养生效果,还可能越泡越虚,以下是总结的泡脚五大注意事项,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习惯及时调整。
一、泡脚时间
睡前泡脚会使身体处于比较亢奋的状态,会让人难以入睡或者影响睡眠质量。尽量在睡前2-3个小时泡脚更好,每次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15-30分钟即可,因为泡脚时水温高于体温,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液会更多的流向下肢,很可能增加心脏负担,所以泡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每次泡完脚之后记得把脚擦干,做好保暖工作,不然就白泡了。
二、泡脚温度
中医讲“气随汗泄”,所以泡脚的温度不宜太高,而且温度太高还会伤害皮肤。38度到43度的水温区间是比较合适的,以脚可以直接伸进去、不烫脚为宜。
三、泡脚水位
水位太浅没什么效果,水位一定要没过三阴交穴,它是脾、肝、肾的交汇之点,促进气血流通,冬天容易感冒的人群,这个穴位就能够增强我们的身体免疫力,而且还是身体排寒湿的重要穴位,让我们的睡眠质量更好。
四、泡脚药包
要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包,不知道怎么去选的朋友们也可以直接选用下方的方子:
温胆汤(湿寒、湿热、痰湿人群):茯苓30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竹茹6克、炙甘草6克。熬水30分钟,熬成2份,早晚兑温水泡脚。
它源自孙思邈的千金药方,事宜人群的主要症状有:
怕冷、手脚冰凉、关节疼痛、经常痛经;消化差、爱出汗、大便不成形、粘马桶;睡不好、爱做梦、容易心慌;小便无力、尿频、起夜;宫寒痛经、经量少、有血块;脸油头油、眼皮微浮、口苦口臭。
解郁汤(肝气不舒、肝血不足、除湿清热):柴胡6克、黄芩6克、法半夏6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茯苓3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桂枝6克、郁金6克、志远6克、香附6克、白芍6克、生地6克、丹皮6克、炒栀子6克、大枣12枚(掰开),生姜3片,如果大便秘结,加大黄6克。熬水40分钟,熬成2份,早晚兑温水泡脚。
事宜人群的主要症状有:易怒、郁闷烦躁、焦虑、紧张、不开心、经常发脾气;嘴里发苦、口干、有事会有眩晕感;胃痛、胃胀、便秘、腹泻;经常失眠、爱做梦、睡不踏实;胸闷气短、心跳加快、头重脚轻、呼吸急促、浑身燥热;月经量少、经常推迟、痛经;舌头尖形、舌苔厚腻、痰湿重。
**注意**:以上方子建议请当地中医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更为稳妥。孕妇忌用。
五、泡脚按摩
按涌泉穴,它是神经的起始点,冬天是养肾的正当令,可以帮助我们滋阴养肾、调理睡眠。一次按15下,按三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