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Educated》这本书,我的有些入戏了~中文把这本书翻译成“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原来它来自《圣经~诗篇》的“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tain”。我深深地被这本书震撼了,也入戏了!非常有力量的一本书,教育在拓展的同时,往往也会成为逃离父母带给孩子的限制的有力武器!毕竟每个人都有机会也自带力量和资源自我重生,我们每个人都比别人讲述的故事中赋予我们的角色要复杂得多的多!
书中单是作者自身的经历就已经值得五星瑞思拜了。十七岁之前的塔拉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在巴克峰上与废料场相伴。
父亲是宗教偏执狂,无时不刻不在为末日做准备,深信自己会是诺亚,但是建起方舟的他却一直等不到那场命定的大洪水。他否认一切科学与现代思想,生病不能去医院,所有的政府机构都是图谋不轨的,并且多次以家人的生命为赌注去证明虔诚的信徒总是受上帝的眷顾。他爱孩子吗?是爱的,只是这种爱禁锢在狭隘的偏执的教义之中,以爱为尖刀伤害了每一个人。
哥哥肖恩曾给塔拉带来过光,塔拉曾妄想过他会扮演父亲的角色给予应有的呵护,但最后才发现是他是她挥之不去的梦魇。哥哥会动不动把她的头按进马桶里,会以妓女等词汇去羞辱她,甚至在塔拉告知父亲他的暴力行为后杀死一只狗并把带血的刀递到塔拉手上。如同每一个施暴者,肖恩无法控制自己的暴戾,却又在事后给予道歉与补偿,循环往复。而如同每一个被施暴的人,相较于肉体的疼痛价值观的崩塌才是最难重建的。为了将亲人的罪恶合理化,受害者常常会将错误归咎于自身,“一定是我做错了,他才会这样对我”,“下次我做好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诸如此类的心理见之于许多不幸的人身上,他们否定自己的成就,否定自身,承受着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苦难。
读完整本书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感慨于她17岁之前与正常社会的隔绝,另一方面又真的羡慕她的天赋与幸运,能够从废料场到杨百翰大学,去剑桥,上哈佛。努力自是必不可少,但背后也有雄厚的国家资源作为支持。开放性的教育制度,使得塔拉提供一个家庭教育证明就可以参加大学入学考试,与其他人一起进入大学课堂;教会为她提供心理咨询的指导,并鼓励她前往剑桥甚至提供资金;还有其后遇到的教授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无法复制的。作者曾说她不想作为美国梦的典型,但是作者一家七个小孩能有三个前往大学本身就是美国梦的证明吧。
我常常在想的一个问题,人类在没有接受美与知识的情况下是否会萌生出追求美与知识的想法。应该是有的吧,就像柏拉图的洞中隐喻,总会有人挣脱锁链,去追逐光。
书中一个画面是塔拉处在剑桥的一栋建筑物盘桓而上的阶梯,其他人都低着腰防止被风吹倒,而她站得如此坚定,就好像迎接着巴克峰上熟悉的风。原生家庭难以割舍,但作者已经明白自己如同鸟儿,要飞往自己的山。
关于原生家庭,关于父母,我们还是要如实如是地去接纳吧~父母都爱子女,爱的如此强烈,这应该是人类乃至是动物界的本能!可是,父母的内心也有另一些跟爱一样强烈的东西,例如他们的不安,恐惧和仇恨!人类繁衍生息,爱和其他一样代代相传了下来,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可是真正的悲剧不是我们感受不到爱,而是父母以某种方式活在了我们的心中,因为他们在其他时刻,成千上万的时刻~~~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就是那样的角色,其实,我们和他都要比故事分配的角色更复杂!我们无法试图在纸上通过文字,通过语言或者其他在故事分配的角色上来了解自己,和了解我们所爱的家人,无法靠几句话来捕捉全部的意义!
我们随时可以,也需要随时重新定义自己,定义他人,重塑自我,重塑人生,重新定义我们曾经定义过的东西!这才是重生,这才是突破,这不是逃离,而是自我救赎!我们随时去内观,去重新定义内心,带着觉知,带着自省,去飞向属于我们的山,我想这才是一辈子的自我成长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