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个确幸一分甜
8.19 【关系进化论 04】恶性关系只看对错,良性关系分清你我

8.19 【关系进化论 04】恶性关系只看对错,良性关系分清你我

作者: Miuka喵卡 | 来源:发表于2019-08-19 13:45 被阅读5次

    28/50节:都是你的错

    认知晶体:"都是你的错"的思维源头:从个体的角度看自我

    1.如果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两种不同视角的看法

    ①从个体的视角看,我们会把人从关系中割裂开来,觉得是他的个性,造成了这种关系的问题。❌

    ②如果从关系的视角看,我们就会看到,这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的各方相互配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如果把人从关系中割裂开看,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2.关系中的冲突是怎样开始的:个体视角导致了因果思维,而因果思维又导致了对错思维。

    因果思维:认为是一个人做了什么事,所以才让另一个人有这样的反应。

    对错思维:既然有因有果,我们就难免要去追究对错,追究谁是不美满结果的第一原因,追究谁该为结果负责。

    认知晶体:对错思维塑造对立关系

    1.无论是怎么样的关系,对错思维都把关系的双方对立了起来,塑造的就是一种对立关系。

    例如:好人和坏人的关系;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关系;惩罚者和被惩罚者的关系;聪明的人和无知的人的关系……

    2.关系中,对错的标准是什么呢?

    常常是“你没有顺我的意”。

    当然“你没有顺我的意”之前还有一句话——“你对我很重要”。

    因为你对我很重要,所以我接受不了你不顺着我的意(典型的应该思维)

    3.关系中的应该思维:我们不去改变我们的想法,而是一定要纠结对错,并且要求世界、自己或者他人按我们的想法运行。

    4.对错就是维护这个应该思维的工具,是让别人的想法屈服于我们自己想法的企图。

    我们能够容忍这种差异,就会变得更灵活,有更多处理的空间。如果我们不能容忍,就会在对错的争论中拼命防御,最终受伤的是关系。

    方法晶体:承担自己能承担的责任

    1.核心观点::关系里,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根本没有什么明确的因果,也就没有明确的对错。

    2.问题关键:没有了对错,我们身处的关系如果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办?谁来改变?

    方法:回到“自己”。做我能做的事,承担起我在关系中的责任,而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结果最终如何。

    “他改不改是他的事。你能不能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你怎么做,这是你唯一能控制的事情。”

    3.为什么要去改变自己?可不可以不"憋屈"自己?

    你愿意改变自己,去修复这段关系,说明这段关系对你很重要,值得被珍惜。

    也可以允许关系破裂,离开一段关系。

    本节成长思维晶体提炼:“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不一样”这就是关系中的现实,如果我们不能容忍差异,就会在争论中防御,最终受伤的是关系。只有你的思维挣脱了互相指责、推脱责任的死循环,你们的关系才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29/50节:都是我的错

    认知晶体:关系的边界-「我为我负责,你为你负责

    1.产生“都是我的错”的内疚感的原因:这里面既有一种同情,也有一个隐含的假设:觉得我很重要,甚至能够影响别人,能够为他的人生负起某种责任。

    2.流浪猫效应带来的提醒: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善心,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都应该有边界。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警惕我们的好心突破了边界,最终损坏了彼此的关系。

    3.核心观点:人总有亲近的渴望、因此总是希望能够撑到别人的痛苦,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够,边界就在哪里,很客观,只能遵守。

    4家人的边界更难遵守

    在家庭关系中,产生“都是我的错”的内疚感的根源:我们宁可忍受这样的内疚和自责,也不想承认,在一段这么重要的关系中,我们居然是无能为力的。相对于内疚和自责,这种无力感更让人难以忍受,他们没有办法解决别人的矛盾,就把别人的矛盾,变成了自己的问题,来告诉自己,我是有办法的,只是我没做好而已。

    认知晶体:「都是你的错」和「都是我的错」两种镜像思维的比较

    1.两者的区别:

    “都是你的错”:它的攻击是向外的,指向别人的,所产生的情绪是愤怒。

    “都是我的错”,它的攻击是向内的,指向自己的,所产生的情绪是内疚、自责和抑郁。

    2.两者的联系

    当“都是你的错”和“都是我的错”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关系的一方常常会变得越来越愤怒,关系的另一方变得越来越抑郁。

    3.核心观点: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我们也需要承认,我们跟他是不同的人,有些困难,只能他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有些决定,只能他自己来做,无论他的决定在我们看来有多糟糕。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本节成长思维晶体提炼:为了避免与“都是我的错”这种责任的混淆,我们应该划清跟别人的边界,“我为我的生命负责,你为你的生命负责”。就像两个鸡蛋,再想亲近,也只能期望成为”一个篮子里的鸡蛋“而不是”同一个篮子里的鸡蛋”

    ❤️8.19日思录

    今天讲到了两种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中存在的最常见的两种思维:「都是你的错」和「都是我的错」,被海贤老师称为“镜像”思维。前者攻击别人,后者攻击自己,这两者如果发生了互补关系,一方会有更多的愤怒,而另一方则会更加的忧郁和自责。

    在文中提到了不少关于朋友、家人之间的「对错思维」的案例,我发现在这两个“伤人伤己”的思维是非常频繁的出现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

    以前有一句被说烂了的话:我们总是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给了最亲近的人,却把耐心,宽容都给了不必要去讨好的人。

    收集了今天的知识晶体后,我所理解的前面一句话大概是在说:我们在和亲近的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总是会指责对方、推脱自己的责任。后面一句话是在说:我们没有分清楚边界,没有理解真正良性的关系不是为对方承担所有的责任和问题,而是“我为我的生命负责,你为你的生命负责”

    发生在我自己身边的相关故事第一个是我和我的妈妈,第二个是我的妹妹和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个比较喜欢纠结对错的人,在28节中,海贤老师说在关系中,对错的标准就是:你没有顺我的意。

    对错思维本身也在塑造着一些关系:好人和坏人的关系;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关系;惩罚者和被惩罚者的关系;聪明的人和无知的人的关系……

    在妈吗的头脑中,对我和老爸都存在着非常多的“应该思维”:我应该是温顺听话,百依百顺的,应该穿她喜欢的颜色的衣服,学好她认为重要的科目;爸爸应该像隔壁家的李叔叔、张叔叔、王叔叔那样做到A、B、C……这些事。

    而我却不断的在创造着现实的“差异”,在矛盾鼎盛的青春期,我和她真的就像是在拳击台上的对手,绝对不轻易的放下自己的拳头,哈哈。后来的结果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她有她的压迫,我有我的厚脸皮和“强大心脏”,一次次的驳回她对我的“罪行批判”,每一次她把情绪发泄在我或者爸爸身上的时候,告诉我:她的不开心和“凄苦”都是因为我和爸爸的时候,我都很“刚”的回应: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是你选择嫁给了他,是你选择生了我,我如果是你,我肯定不会像你这样去怪别人。

    当然,现在回想起来,也是非常不好意思的反应到一点:其实我是把「都是我的错」这样的思维反弹给了她,她会因我这样的话而觉得:孩子不听话、老公不体贴都是她自己的错。

    现在她还是会经常把错误怪到妹妹和爸爸的身上,但是我再也不会说出以前那样幼稚的话了,而是听她把抱怨说完后,问她:“妈妈,我以前不也是这样没有按照你的要求来吗,但是我还是爱你的啊,我也过的还挺不错的嘛,你“逼迫”了我这么多年,我还是没有活成你想要我活成的样子,可是我现在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是更好嘛,你难道不为我高兴吗?我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的朋友同事那么顺那么优越,你觉得我会怪你么?这明明就是我自己的事,我想是什么样的人,只能由我自己做了什么来决定,而不是别人没有为我做什么来决定。

    最近一次说这样类似的话是在带她出去旅行的时候,她听完我说的这些话,紧紧的牵着我的手,手心温热而柔软。

    但是妹妹却是个敏感脆弱的小孩,没有我这么的“厚脸皮”,当妈妈告诉她:“都是因为你,我才失去那么多享受生活的机会!”的时候,她总是会陷入极大的自责和自我怀疑,每次妈妈在家族里受了“重男轻女”的委屈,她都会把这份委屈扩大并传递给妹妹,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妹妹看着别人家很小的男宝宝的时候都在喃喃自语:“如果我是个男孩子就好了。”

    虽然在此之前我没有学过海贤老师的课,但是我还是会这样告诉她:“你是不是个男孩子,其实爸爸妈妈都一样的爱你,你是男是女并不会决定妈妈的幸福,过的好不好这是她自己的事,生个男孩子她一样是这样。但是因为你是个女孩子,姐姐非常的开心,我从小就一直都很想要妹妹的,大概是上天听到了我的愿望吧,才把你带到了我们的家里,你是我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许来的宝贝妹妹,怎么会是一个“累赘”呢,你就是你,你是什么样的孩子不是妈妈说的算,是你自己说的算。”

    我好像总是在思维的问题里扮演者置身者和旁观者两种角色,偶尔我也会犯这样的错,偶尔我会发现别人在犯这样的错,但是意识到并想办法去改变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今日份最大的幸运就是第四遍来读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更加深刻的反思和感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19 【关系进化论 04】恶性关系只看对错,良性关系分清你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us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