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卷六颜渊第十二》,原文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这句话很好理解,也很有现实的意义,我简单陈述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吧,司马牛忧心忡忡的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所以他没有失道的地方,与人恭而有理。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又何怕没有兄弟呢?
这句话一点都不难理解解,重点在于什么叫恭敬?恭,是什么?敬,又是什么?我们总的区别清楚吧,否则这句话就是我们照的字面意思翻译清楚了,那也毫无意义。
在我看来,敬是出于内在来说的,是对于天道伦理的认识,由这些认识而做出的一些思虑,这才叫敬,没有道理的事情,没有道理的行为,没有道理的瞎客套,那不是恭,那叫虚伪!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也可以到周边去看一下,我们的很多人是不是尊敬别人的?我相信很多人并不是尊敬别人的,而是一种纯属瞎客套,甚至带了一些讽刺
恭就简单了,知谈恭那就是单纯的一种行为,如果没有敬作为基础,那么恭就是我们说的虚伪,就是我们说的假,我们如今现在很多人所说的礼节,也是一种假的礼节,没有恭的本质的恭!
我们常说的一些事情,比如黑猫,白猫,猫是后边的,也是主要的,黑白只是一种次要的一种附加的,附带的,一种非必需的!
缺少了主要的东西,那么其他的那些附庸都毫无意义!
就像此处的恭敬,如果没有了敬,恭就毫无意义,那纯属表面形式,用来浪费时间,或者是欺骗别人的一种自欺欺人!
敬如果作为动词,简单来说就是对天道的敬畏,对天道的坚守,在人的一切过程当中都要秉持着敬天,敬道,由此而做的事情才是对它者恭敬的行为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这一段就可以看出来啦,恭敬不是对上唯命是从,那种顺从就是愚忠、愚孝,其实就是不忠不孝!
敢于劝导君父的人才是恭敬之人,才是好的臣子与子孙!无论从语言上,还是行为上,都要做到以道理为本,那就叫敬,以此施为就是恭敬!
又比如说,我敬你是个汉子!这就是对一个人本质的认可,没有人说我恭你是个汉子,那是骂人的!这种用法也只有敬字可以这么用!
还有个例子就是“打恭”,这明显的就是行为!
敬与恭可以说一个重点在知,一个重点在行!不知则行有所差,所以敬字为先,否则恭于何处立足?
当然了这个知也是“良知”,是王阳明说的那个致良知的良知,一个字表达就是道,两个字就是道理!而非俗人所思所想,然实为圣贤之所敬!
所以,你我共勉,且自查!父子君臣皆当如此!儿子孝敬吗?父母要求的符合道理吗?世间没有应该不应该,只有做的做不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