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是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1】。没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就谈不上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也就谈不上现代化教育强国。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塔尖”,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教育“必答题”。
国家推出“研究生教育的产教融合政策”,主要原因是看到研究生教育的不足。当前研究生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校资源不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意愿度不高。
1.学校教学资源不足
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研究生扩招人数的增加,研究生数量显著增加。目前已经超过三百万在校研究生,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2019年超过了学术硕士研究生【2】。
面临显著增加的研究生数量,大多数学校缺乏高水平研究生导师资源。对于工科学生来讲,需要更多的实验仪器设备以及空间,这对于很多学校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所以缺乏仪器设备和场地是学校面临的困难。
有的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严重固化,习惯于封闭式培养,既走不出去、也请不进来;再比如,科教资源多但成果转化少,产教融合不够紧密【2】。
2.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虽不断增长,却普遍存在创新意识偏低、创新能力不足等现象。创新是各国提升自身综 合国力的重要手段,而硕士研究生是国家创新人员的重要后备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创新水平的提升。【3】
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走出,还有寻找标准化答案的习惯,缺乏辩证思维、实践能力,难以应对真实场景中的复杂问题。
企业工程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型发展不匹配。工程创新能力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重点,当前这些学生培养仍主要采取传统的校内学习的方式,对于工程实践环节的推进和落实不足【4】。
3.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意愿度不高
企业与高校处于不同的系统,企业更注重于生产效率和产值,能够提供给学生实践的资源较少,造成全日制专硕的专业实践不够充分、质量不够高,导致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学生难以将已学理论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需求和实现技术攻克难关【2】。
企业导师的指导往往非常有限,企业实质上参与人才培养的参与度较低,校企联合培养流于形式。
总之,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学校资源不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投入不足的众多问题,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发力,促进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产教融合背景下工科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机制探索
【2】谢尉慧,产教融合全过程合力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为例,中国高校科技 2020-07-15
【3】张丽辉,产教融合模式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7-25
【4】魏萍,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1-0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