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疯子,也是一个天才。他是一个大喊“上帝已死”的狂人,也是一个令整个时代孤寂的超人。他仿佛置身于人群之中,又逃离于世界之外。他用那深邃而透彻的思想将平常的语句组合,用那纸章上的墨痕展现来自未来时空的智慧。
提起尼采,我想大家都不会太过陌生,如今网上流传自他口中的金句实在太多,每当读起那一段段发人深省的文字时,我总会感到莫名的震撼,他的语句并不是以往那种智者的箴言,更像是一种来自高处,超人的孤寂。
尼采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鲁士一个村庄的普通牧师家庭中,儿时的尼采是个沉默内向的孩子,出生两年后才学会说第一句话,由于父亲的过早去世,弟弟的夭折,他的童年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团团围住,在经历了这些人生变故后,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他的心理变得更加孤僻敏感。
在进入学校学习后,他也很少去与旁人玩耍,也不愿意去接近陌生人。虽然他的行为稍显孤僻,但他也在音乐和诗歌中找到了心灵的共鸣与栖息地,在昼夜阅读了叔本华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欣喜若狂,一种直达思想的震撼让后来他回忆说,叔本华的书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现了世界、人生和他的心境。自此以后,尼采打开了属于自己内心呼唤的哲学大门,寻找超人智慧的启迪钥匙。
少年尼采在经历了许多事情后,1870年到尼采发疯前,尼采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他的众多代表作都是在那个时期发表的。其作品具有很强的思辨性与批判性,但也因为其著作中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和令人瞠目的自我吹嘘,他的激进思想与骇人听闻的言论使整个时代都跟不上他匆忙的步伐,人们厌弃,不再去试图理解他,尼采脆弱敏感的精神世界长期得不到来自社会的回应与应得的赞美,而他的身体情况也在逐渐恶化。
1889年,尼采终因为自身精神疾病的困扰和来自社会排挤的孤寂感。心力憔悴,陷入疯狂,精神彻底崩溃了。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伴随着精神崩溃愈加严重,连带着他平时的笑声听起来都非常古怪。而他的文字却愈加尖刻激进,或许我们无法理解使尼采身心备受折磨的东西是什么?只有通过那些孤独的文字才能窥见一点点他内心中的复杂斗争。尼采仿佛通过这些字词,穿越了遥遥星河在与未来的人们对话。
尼采诗词尼采生前不被世人所理解接受,在其死后也经历了长期的误解,尼采哲学因为其内容太过激进,经常被有心人故意曲解和利用,在战争期间,尼采的哲学如强权主义、个性强权论被打造成为世界大战德国政策的指导原则,成为法西斯的外衣。很多时候被国外一些学者视为“战争哲学”。而在进入和平年代后,对于尼采哲学的误读又演化为了类似于个人主义的倾向。
现在回头再去看,正是因为尼采惊世骇俗的语言与深刻惊人的思想开辟了哲学的新时代。在尼采之后,传统的哲学体系解体了,哲学从天上又回到了地上,由玄之又玄的空中楼阁转变为引起亿万人心灵共鸣的超人智慧。
尼采虽然关于尼采的哲学思想,超人强力意志、“重新评定一切价值”等学说在现代西方哲学界仍然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但我想不论怎样,尼采的超人智慧和他那洞彻和超越这个时代的思想,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评价的那样—“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
之前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尼采的生命太过短暂,导致人生阅历简单,而使自己的哲学观念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但反过来说,或许正是因为尼采在这些种种生活的不如意中,仍然在用“简单”的超人心智去与整个时代去对抗,最终找到了思考存在的本质。那短暂的生命才能在苦痛与孤寂之中迸发出了璀璨的火焰。它的智慧正如一颗流星一般。划过时代的天幕,将无限光芒永恒的刻在人类蒙昧的夜空之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