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阅读历史著述的体验出发,我们很容易陷入“缅怀过往、诅咒今日、期待明朝”的循环中。明天,就像一个“真实存在”一样,与其说驱动历史的是人对当下的不满,还不如说是人对未来的期待。
从长距离的角度来讲,我们身处的当下以及我们即将要面对的未来,都会好于过往。即便是中世纪的人,都会不自觉的认为他所在的时代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不过可惜的是,阅读历史著述的体验从来不会与阅读小说的体验一样,历史著述中的悲情要远远多于一本小说中所包含的眼泪。人对于历史的不满足,更多的会转化为对未来的期许。哪怕这种期许可能会耗费一个人一生的时间都未来临,可人就是坚信这种期许一定会来到。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对于时间的概念往往是拥有而不自觉。只有到了中年之后,才惊觉手中可以掌握的时间需要仔细应对了。到了暮年时节,或许时间已经不构成对一个人的威胁了。此种转换可能就是一个人对于时间的理解,以及时间给予一个人最大的包容。所以不同年纪的人在阅读历史著述时反应是不同的,中年之后的阅读少了义愤,多了从容。历史著述中的许多内容场景尽管发生在许多年之前,可是还是会让一些人觉得仿佛是自己曾亲眼目睹一般。个人的经历与历史的内容会在某一个阶段重合在一起。但是我们还将希望寄托在明天。虽然我们常说“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一个会先来”,但从心底来讲,我们更愿意相信“明天会和希望一起来”。
在历史著述的叙述中,在拂去悲情的尘土之后,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在下面蠢蠢欲动的是希望二字。
只有到了成年之后,才会逐步体验到生活之不容易。没有哪一个人的生活是容易。愉悦的感觉稍纵即逝,而悲伤则会停留非常长的时间。而生活给予每一个人最大的礼物不是别的,真是“希望”二字。用更为通俗的说法就是“盼头”。似乎总有一个什么在未来的时间里等着你。或是一人,或是一事,或是一物。而决定与这些可期待的人、事、物相遇或相逢的动力,就是在于“相信”。这一点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有一封来自罗马皇帝普罗布斯的信中也有同样的表达:
“你们难道不知掌握君权之可悲吗?那就像利剑悬于头上,随时会丧失性命。畏惧自己的侍卫,怀疑自己的友人,行为的选择和生活的方式完全失去自主能力。无论年龄的长幼、品格的高下和行事的良莠,都免不了因猜忌而引起责难。当我被推举上帝位,就注定要终生忧虑,不得安享天年。唯一值得安慰之事,是可以保证将来下场悲惨者,绝非仅我一人而已。”
普罗布斯似乎是带着冷静看到自己的明天的。当然他也知道这种命运绝不是自他而终。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普罗布斯的未来如了他的愿。
历史著述从来不会在“预见”上大作文章,如果有,那样的历史著述一定是包藏着巨大的祸心。历史著述不提供针对未来的任何一丝判断,相反,历史著述整合了所有的悲哀。而且这种悲哀是剔除了所有容易动情和感动的部分。那是小说才会做的事情。
现在,已经是2018年的年尾了。距离2008年,已经过去了十年了,距离1978年,已经过去了四十年了。我之所以用“时间”说事,乃是对于历史著述的阅读最深的体验还是落实在“时间”二字上。普通人的一日、一年在当下这个时代来讲,越来越有机会被记录和讲述,我们对于大历史叙述的感受,到最后都会落实在普通人的生涯中的一日、一年中。那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时间。而我们在观测他人的一日、一年时,一定会感同身受。也只有借助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确认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不总是停留在字面上的故事讲述。
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的会想扼住命运的喉咙,不过通常的情况是,命运大多时候会扼住我们的喉咙,区别仅在于用力轻重不同而已。个人的命运在大历史面前微不足道。对于命运的种种抗争有时就像隔靴搔痒一般。而阅读历史著述的最大收获在于,我们明知自己的力量,却依然相信这些微弱的力量在持续的努力之下会扼住命运的喉咙。即便所有的抵抗都陷入失败的境遇,我们也可以用阅读历史获得的淡泊来面对沮丧,保持着为人特有的尊严和荣誉。大历史叙述不会特意去讲述个体的故事,但从当下的种种迹象表明,个体的历史有突破这种限制的可能性。或许在未来,或许就在明天,一个个体的故事会成为串起大历史叙述的主要线索。
在2018年的终章篇目中,我已经不在乎读过什么,以及为何而读这样的细节了。回望这一年所目睹的种种,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为“明天”而发生和准备的。尽管在这一年中我们所目睹和亲历的时间中,愉悦的不在多数,但不代表我们丢失希望。如果说阅读能为一个人带来什么,我想,或许就是这样“屡败屡战”的勇气!
“那一年,你总觉的明天会很美。”这句话不是特针对哪一个时间来讲述的。它适用于很多时间节点。在每一个悲伤、分离、伤感的时刻之后,这句话都会如约而至。只要你相信,这句话都会成为现实一种。有可能那个现实需要在长久的等待之后才会翩然而至。但至少对于个人来讲,“明天会很美”不失为一个巨大的理想。
那些还未曾来临的时间中到底裹挟着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在时间的线性进程中,我们只是某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上我们幻想了明天,并构筑了梦想。未曾来临的时间也许会用现实将这些梦想一一击碎,这些梦想的碎片也会在以后被人捡拾起来,镶嵌在大历史叙述中,成为一个线索,或是中场休息时的一个自嘲玩笑。这些梦想成为碎片的命运是我们不曾预设的,那是以后的时间慢慢告诉我们的。当年那些包含期待和祝愿的美好碎了一地。但愿我们在“未曾来临的时间”里还能坚信“美好的明天”。面对碎了一地的梦想时,还依然能再次鼓起勇气,而不是既怨天,又尤人!
以上,是为2018年阅读的总体概述!又一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