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把我们拉到这里,又拉到那里。真正的智慧隐藏在你内心的声音里。如果你听不见它,那就跳一跳——这样你就会意识到它的存在了。
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同样,这世间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看法,就会有多少种声音。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故事:
父子俩牵着一头驴,这时过来一个人说,这爷俩真傻,有驴不骑却牵着走;
父子二人觉得此人说的有理,于是父亲将儿子放在驴上,自己牵着驴走;
走着走着碰到一个人,看见儿子骑在驴背上,父亲在地下走,便说,这儿子真不懂孝道,应该让父亲骑在驴背上。于是儿子从驴背上下来,让父亲骑在了驴背上;
继续前行,这时又过来一个人,看见父亲骑在驴背上,儿子在地下走,便说,这父亲怎么让儿子在下面走,自己反倒骑在驴背上?于是父亲赶紧从驴背上下来,又让儿子骑了上去…
父亲牵着驴,思来想去,无论怎么做,总是会有人说,管他呢,干脆我也骑到驴背上,于是父子二人一同骑着驴继续赶路。
我觉得这个故事与上面那段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真正的智慧隐藏在你内心的声音里,何去何从,遵从本心即可!
千万别被别人的看法和声音所左右,否则你将无所适从。
我本人就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本来对方做的很过分,很让人讨厌,我能够做到的只是不与她他们一般见识。
恩恩怨怨,滴水成冰,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的清楚的…
可是却有人劝我说,(而且这还是我的一个亲人)不要总想着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往前看,抽出时间去看看他们。
我知道,如果强迫自己去,我也可以去,但是我心里是不愿意的。
我在心里暗暗问自己:为什么要勉强自己呢?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心愿去行事呢?
不得不说,有些人是不时惯的,是不能惯的!
因为你的谦让容忍,会让他们觉得你软弱可欺,会让他们得寸进尺,所以你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必须让你的善良带些锋芒!
我慢慢总结出:什么都可以慢慢来,只是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是绝对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
如果不是一路人,即便你付出再多的努力,无论怎样也走不到一起去,即便勉强在一起,也只是互相折磨煎熬罢了,这又何苦呢?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即便是亲戚朋友,这样的人也还是能少见就少见,能不见就不见。
因为不在一个频道上,因为三观严重不同,因为为人处事、行为方式南辕北辙,又怎能朝一个方向上行进呢?
坦率的讲,这样的亲戚朋友,真的不如一个陌路人来的痛快:不用为了所谓的亲情所绑架,不用为了探望而探望,真希望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样最好。
我始终相信:礼于发自内心,施予受尊重者。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和情愿,即便相见也是虚情假意的。
况且我还是一个把喜怒哀乐都会写在脸上的人。
被别人承认真的那么重要吗?没有讨厌你的人,就没有喜欢你的人。有人喜欢香蕉的香,也有人迷恋榴莲的臭。
So,还是不要为难自己去迎合别人,开心勇敢地做你自己吧!
亲朋好友如此,陌生人亦如是。首先要彼此看着舒服,接下来志趣相投,最后才能够交谈交心。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和我们一见如故,而有的人却让我们一见想吐,眉头深锁。
《欲望号街车》中的一句话:“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这句话在美国红了至少30年。
的确,我们有时要依靠陌生人的善意:超市里,由于自己赶时间,想征求前面顾客的意见提前结账;
不理解的问题,不熟悉的道路,可能我们都会问到陌生人。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陌生人只能解决我们比较简单、肤浅的问题,如果涉及到金钱或者比较重大的事情,我们是不能和陌生人开口的。
正所谓交浅而言深,是人际关系中的大忌。
当然,严格的说,陌生人属于一种社会关系,却不能归纳为人际关系。
凡事把握好度,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亲人也好,陌生人也罢,帮你是情谊,不帮你是本分。没有什么是应该应分的!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So,人要时刻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不在群体中迷失自己,以智商为代价,获得可怜的归属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