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荐书小社想法散文
《理解人性》:自卑情结

《理解人性》:自卑情结

作者: 晴果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14:52 被阅读18次
《理解人性》:自卑情结

亲爱的书友,本次我们共读的是《理解人性》第三部分的内容:自卑情结

我们不难理解,为何那些成长在不利环境中的儿童,跟成长在充满关爱环境下的儿童,对生活和同伴拥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不利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象,使他们对世界怀有敌意。

从一开始,软弱和无助就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是所有幼稚行为的驱动力和起点,它决定了儿童将通过何种方式达到内心的平静获得安全感,决定了儿童生活的终极目标及实现方式。

儿童对知识的吸收能力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是被自身夸大强化的自卑感;另一方面,不仅包括对安全感,内心宁静和社会地位的强烈追求,还包括对环境的征服感和对同伴的支配感。

一旦我们的要求超过了儿童的行动能力,他们就会表现出无助感。

自卑感,不自信和不安全感决定了一个人生存的目标,渴望被认可与自卑感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内心,其目的指向是获得一种征服环境的快感。

个体心理学创造了一套探索性的系统和方法,将人类行为看作各种关系的最终作用形式,这些关系由具有天生能力的人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产生。

如果有人问,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产生对权力或优越感的渴望?只能回答:达到这个目的非常困难,因为这种渴望在我们尚未能很好的表达自己时就已经开始形成,但我们可以等到孩子长大了再改善和消除这种渴望。

教育通过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作用,补偿他们的不安全感,包括教会生活技能,培养理解能力和发展对人类的社会感。

如果理解了为何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奋力达到某种目标,以及他是如何受到现状及过去的影响,我们就能够把这个原理应用于最可能犯错的领域。

犯错的原因与我们不正当的心理素质有关。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断的强化个人的生活模式。它的形成离不开我们对事物的客观分析,我们在自身意识或潜意识的基础上收集转化,并同化所有个人感觉,科学本身可以指引上述过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最终纠正错误的行为。

相关文章

  • 《理解人性》:自卑情结

    亲爱的书友,本次我们共读的是《理解人性》第三部分的内容:自卑情结 我们不难理解,为何那些成长在不利环境中的儿童,跟...

  • D037+4组木子+《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人人都有自卑感,自卑感不等同于自卑情结,自卑感是正常的,自卑情结却是一种反常感觉。自卑情结的几种表现方式有自卑情结...

  • 如何克服自卑情结

    如何克服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是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的,我们要正确的面对自己的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来自我们童年...

  • 关于自卑(2)— 自卑情结

    自卑有三种形态: 自卑感,自卑情结,优越情结。本文介绍自卑情结。 前面我们介绍了自卑感。自卑感,不是病态,而是可以...

  • 谁的青春不惊心动魄

    如题 人都是经由自己来理解世界的,包括人本身。 有过自卑,有过青春期阴暗的时刻,所以深深理解那些有着自卑情结的孩子...

  • 关于自卑(3)— 优越情结

    自卑有三种形态: 自卑感,自卑情结,优越情结。本文介绍优越情结。 自卑怎么会跟优越扯上关系呢? 苦于强烈的自卑感,...

  • 《自卑与超越》——你的自卑源自哪里?

    本书作者: [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会有自卑的影子,人性格上的自卑情结正是由过去我们对经历的...

  • 读书手帐打卡DAY26

    #自卑情结#

  • 如何理解自卑感和自卑情结?

    自卑感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感觉,这于人出生之后的软弱无力有关,因而有自卑感才能让我们不断的追求卓越和超越自己,...

  • 自卑与超越

    当看到书名自卑与超越时,心中产生的自我理解是,如何给自卑的人指明方向,走出自卑情结,如何超越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人性》:自卑情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be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