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对联的资料,记录一下。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勿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句广为引用的楹联悬挂于河南省内乡县三省堂前。
说到河南的内乡县衙,它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
内乡的楹联文化更是负有盛名,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全国楹联文化重点教育基地”和“中国楹联博物院”。
县衙里的几十副楹联,语言之精炼、含义之深刻,几百年来令世人赞不绝口。楹联所折射出的民本思想和亲民爱民理念,在今天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被专家、学者称为“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
关于楹联,清梁章钜《楹联丛话》有:尝读书邑之粤山,名其斋曰“学易”,即今南浦书院地也。《三才图会》有春联云:“坐看吴粤两山色,默契羲文千古心。”
古时候做官的人,常常会在衙署厅柱上自书楹联,目的是标明官署名称,或概括地理位置,或描写山川形胜,或申明施政宗旨,或以官箴戒约自勉,或效法古人为官,或省视自身功过,形成了一种很特别的文化。
我国从宋代起,就开始在官署衙门撰题对联,至明代就更为多见了,到了清代,几乎成了各级官衙普遍要做的事了。
关于衙署楹联的起源,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衙署楹联为余玠所题。余玠是南宋末期抗蒙名将,字义夫,号樵隐。淳祐二年(1242年)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后又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
余玠到任后,大改弊政,遴选守臣,惩杀悍将、溃将,整顿军政;轻徭薄征,设置屯田;修学养士,延纳贤才。“一柱擎天头势重,十年踏地脚跟牢”就是余玠一到任在行署大门自题对联。
现在内乡县衙大门联是:
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
爱郦民,十年踏地脚根牢
据说这副对联是当时的五品知县章炳焘所撰。因为内乡县旧时称为郦县、菊潭,对联中的天、地、柱分别指天子、百姓、地方官。
这副对联上联的意思是说,作为治理菊潭的地方官,上受皇命重托,下系百姓安乐,责任非常重大;下联的意思是说,要想做一个爱民如子的地方官,首先要有立足本职的思想,还要有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内乡站稳脚跟。
这副对联语言朴实,一柱擎天、十年踏地充满哲理,感人肺腑。核心是说做官的人,不仅要正确对待自己,淡化“官本位”,以勤政为己任,造福一方水土。还要正确对待百姓,尊崇“民为贵”,以百姓为天,爱民如身。
这种自觉与百姓一等,时时想着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民本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就是在今天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