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到了,你的语言便会含情脉脉,风情万种了

作者: 乐健君 | 来源:发表于2022-08-29 18:30 被阅读0次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翻译过来就是说:少年时读书,就像从缝隙中看天上的明月一样;中年时读书,就像在庭院中观赏月亮一样;老年时读书,就像站在高台之上观看明月一样。这都是从他们生活阅历的多少,来看他们获得知识的多少的。

    书。读是读了,而且从少年、中年、一直到老年,单从数量上来看,似乎可是不少。

    不能白读啊,也得写点啥呀。未必是留给世界点儿什么,况且,你想留给世界,世界也末必需要。但是总该还是对自己有一点点的交待。

    不是吗?是的。。。

    就文字本身固有的特性而言,虽然中国的方块字具有显著的象形特征,同时文字也是中性的、抽象的。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巨龄认为“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工具的工具”。

    众所周知,文字本身不具备“体温”,但文字组合成语句时,只要功夫到了,便会含情脉脉,风情万种了。

    自2018年1月9日试水新媒体之后,便战战兢兢写到今天。

    总觉得每天的时间短了许多,除了忙碌的工作时间外,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和记录点东西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由于年龄原因想要写的东西不是没啥写的,而是想写的内容很多,以至于不大好拿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

    只能任凭自己的性子信马由缰了,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

    南宋豪放派大词人辛弃疾词中有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虽然相距着848年,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大词人早己经把写作这点事分析得头头是道了。

    经历如一汪清水,为写而写时的那份装模作样般的搔首弄姿,上帝都能原谅。

    过了而立之年之后,便大不一样了。

    应该经历的一切,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接不接受,都是必须得要面对。

    忧愁烦恼不缺,世态炎凉不断,好一个欲说还休了得。

    环顾四周,新媒体圈子藏龙卧虎。你得关注着老司机们都在说着什么,写着什么,悉听着各位高手们的谆谆教诲。

    个人觉得,无论你的文字以什么形式出现,无论是长篇巨作的小说,还是短小精练的议论文,或是字字珠玑的散文诗歌,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文字应该有温度。

    所谓温度,就是写出来的东西,不仅仅只是感动一下自己,还要对旁人有用。

    俄国19世纪作家屠格涅夫一天在街上走着,一个穿着褴褛的乞丐伸手向他要钱,此时屠格涅夫摸索着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带怀表,连一块手帕都没有。但是,此时此刻乞丐还在风中颤抖着手等待着。

    屠格涅夫突然间惘然无措,惶恐不安,紧紧地握着乞丐那肮脏发抖的手,说道:“请别见怪,兄弟,对不起,我今天什么都没带。”乞丐那双红肿的眼睛凝视着屠格涅夫,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紧紧抓住屠格涅夫那渐渐变凉的手指说:“哪儿的话!兄弟。您是第一个称我为兄弟的人,这也应该谢谢您了。”说完乞丐早已泪流满面了。

    故事讲到这份上,您心里应该早就已经有了答案了。

    难怪屠格涅夫能写出来《父与子》、《猎人笔记》、《前夜》等那么有生命力的不朽。

    无论他对人物充满人性盈润的描写,还是他对旖旎大自然的描写,无不是充满着浓浓的诗情画意。用温暖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留下了旷世巨作。

    语言是有温度的,文章也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要功夫到了,你的语言便会含情脉脉,风情万种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kk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