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甫草堂楹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这是大廨大门上一幅耐人寻味的对联,作者顾复初,苏州元和(今苏州)人,是贡生,清咸丰末年应何绍基邀情来四川,历任四川各届首脑之礼聘,成为幕僚,他通词章,工书画,有《梅影庵词集》,《乐静廉余斋集》问世;当年他拜谒草堂后撰写了此联。
杜甫客居夔州,曾作《咏怀古迹五首》,其中:“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令人感慨,他与宋玉虽生于不同时代,都不遇明君,落拓失意的遭遇却一样,顾复初一开始便集用杜诗,“异代不同时”将杜甫怀才不遇的郁闷发泄,杜甫虽是诗人,却怀有治国安邦的远大理想,当时众多的文人墨客把出将入相,匡国济世作为一生奋斗的最高目标;杜甫客居草堂时作<狂夫>描写了草堂秀丽的风光:“万里桥西一草堂”接下来“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来赞扬杜甫虽未遇明君,壮志难酬,因诗垂名,留下草堂,受后人凭吊瞻仰。
“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此联道出杜甫的文章胜过诸葛亮文治武功,颂扬杜甫的人格,称杜诗作为诗史而流芳千古,杜甫景仰诸葛亮,他到了成都后,凭吊了武侯祠,作“丞相祠堂何处寻”的诗句,此联:“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集杜诗“诸葛大名垂宇宙”来颂扬杜甫。
此联由沈寿榕,彭毓崧撰。
万里桥横跨锦江,“桥通万里”的桥就是此桥,诸葛亮在此桥送费炜出使东吴,炜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此桥因而得名万里桥,“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成都从锦江乘船可入长江过三峡直达万里之遥的吴地。
诸葛亮曾隐居隆中,杜甫的先祖也曾居湖北襄阳,“东去问襄阳耆旧”把一腔怀才不遇的忧怨,含畜委婉地倾吐了出来。
杜甫的好友李白,孟浩然,曾居襄阳,杜甫晚年时,二人已先后故去,诸葛亮为蜀汉帝呕心沥血时,其襄阳故旧亦多亡,所以,借唐杜荀鹤的诗句“几人相忆在江楼”凭吊杜甫诸葛亮宿愿未酬,故旧凋零空存思怀的意愿。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阴历正月为“人日”,晋人董勋《答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每年人日这天,成都市民扶老携幼,倾城出动,相偕至草堂,凭吊诗圣杜甫,赏满园盛开的红梅。
溯其渊源,要从杜甫与高适的友谊谈起,杜甫早年漫游时,曾与李白,高适二人相遇,他们一起畅游山河之间,饮酒论诗,评点时事,结下真挚的友谊,杜甫到成都,高适在蜀州刺史任上,经常资助杜甫,高适在人日那天题诗一首托人带给杜甫,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堪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千年人日空相忆,明年此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过了多年飘泊于湖湘的杜甫偶翻书帙,读到这首诗时,高适早已亡故,睹物伤情,感事怀人,写下“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叹我凄凄求友篇,感郁郁匡时略。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潇湘水国傍鼋罨,鄂杜秋天失雕鹗。”这和着血泪唱出的心声,实在感人肺腑。
何绍基为了表示对诗圣的尊崇,特于初七人日才到草堂题就此联。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此联是一九六三年老舍先生在原刻联被毁后补书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句赞美李白诗意敏捷,也隐含“自许诗成风雨惊”赞美自己的诗句,“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杜甫一生爱国忠君,忧国忧民的诗作影响了后世诗坛。
“幽栖地僻经过少”王恺运巧妙地将此句运用到联中,却反其意用之,指当年少有人前往的幽僻草堂,因杜甫在诗坛上的巨大成就,不断受到了后世人的拜谒凭吊。
此联属对工稳,巧妙,用典亦出神入化,悬挂于工部祠,真的是祠,联相得益彰。
2017年10月3日 于成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