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日记
读李克富老师《自杀之我见》春节刚过不久,我的一个亲戚的哥哥因抑郁症自杀了。我知道在年前他就因抑郁症住过两次院,就是因为总是想自杀,家人送他到医院,诊断为抑郁症。
我的这位亲戚在事后大骂了侄子侄女们一顿。我很理解我这位亲戚失去亲人的心情,同时家人“自杀”这个名头也给他带来了压力,虽然哥哥是个病人,是患抑郁症患者。
一位研究自杀的专家说:“自杀就是旁边没有人。”这对于防止自杀是一语中的。我们看到的现实就是,在医院内自杀成功的几率是很低的。全天候的监护是防止自杀的有效办法,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排斥必要的治疗。
这也是为什么我的亲戚大骂那些儿女们的原因。本来哥哥在老伴去世后单身了几年,才找了一个老伴没多久,在老伴的日夜监护照顾下,哥哥自杀的几率大大降低。可是这些孩子不接纳这个“后妈”,最终在最后一次自己的父亲出院后,赶走了“后妈”。可是他们又如何可以全天侯照顾爸爸呢?
虽然这群儿女做的过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可能加速了自己父亲自杀的进程。自杀可以治疗但无法避免。
无法避免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众多自杀者在自杀时因为没有内心冲突而并不求助于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因此现有的药物和技术不能发挥其作用。
就像咳嗽和发烧时感冒的症状一样,自杀也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一般认为“自杀是严重抑郁的一个标志,抑郁发作中至少有25%的人有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既然抑郁症是可以治疗且治愈的,自杀的症状当然也能随着抑郁症的好转而消除的。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自杀是无法避免的!无法避免的原因之一是目前精神医学药物和心理咨询技术等的落后,就像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人类所有的疾病都能够治愈一样,药物和技术的进步也一定会让一个自杀者活下来的几率大大增加。(请注意,这种救治成功几率的增加,并不能使一个国家、社会、群体的整体自杀率减少!)再能的医生也总会有治不了或治不好的病,同样,再厉害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也无法确保一个抑郁症患者治愈而不自杀。
自杀能不能预防?恕我坦言,自杀的预防并不比地震的预防更容易一些。而且,“预防自杀”这个说法本身就是矛盾的:既然都“自杀”了,何谈预防?李克富老师如是说。
有句话说“我们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在生活当中也能发现“我们无法改变一个真正想离婚的人”,毕竟天底下只有结不了的婚却没有离不了的婚。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我们无法救活一个自杀的人”?
对于我这个还没有进入心理咨询这个大门的人来说,我曾经也很困惑,为什么接受了咨询,接受了治疗还会有自杀的发生呢?现在看来自己是多么的幼稚与偏激。
国内权威的《精神病学》教科书一般有“自杀、危险性评估及危机干预”一章,虽然不明说自杀就是一种(精神)病,但都认“自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严重影响人类。”之所以把自杀身亡说成是病死的,目的是淡化社会大众头脑中的自杀观念,同时强化抑郁症就是一种病。致死性疾病有N种,一个人死于抑郁症和死于其它那N-1种疾病,在本质上不该有任何区别。
李老师在他文章最后说:“我悲观地认为,只要自杀者对于自杀成功是乐观的,自杀干预者就只能面对失败的结局,失败可能早一天或晚一天到来。因为这不只是一个心理问题,更是一个没有权利决定自己出生的人,是否具有结束自己生命权力的伦理问题。”
最后,我想界定一下什么叫自杀。在《精神病理学》(第二版,第348页)中,许又新教授说:“只有那些想用自己的行动结束生命、有导致死亡的实际行动并且造成了死亡结局的情况,才能叫做自杀。在观念、行为和结果这三方面有一方面不符合自杀定义的情况都不是自杀,而是自杀未遂,或类自杀,或伪自杀。”
我以上所言的“自杀”,是完全建立在这个定义基础上的。期待着那些对我的观点持有异议的同行,也能在认同此定义的基础上赐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