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3日 晴
阿黑哥在抖音上问我:要不要来茶山?
我算了一下日程,刚好手边无事,答:要。
于是,便有了这次茶山之行。
后来当我在海拔两千多的永德大雪山妙海茶叶初制所驻扎下来,安心洗衣做饭晒太阳的时候,突然发现这样的场景,其实是很久以前的起心动念了。
在吉林时,就想着有有朝一日回云南,就要真正深入茶山茶厂学习,去体会茶与山水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今是心想事成咯!
一起在临沧站下动车的还有两位昆明的茶友,是阿黑哥兄弟高总的朋友。经过两小时山路盘旋,到了高总他们在大雪山的茶叶初制所。
茶人见面首件事,无非是烧水泡茶。
第一款是高总私人存的一个2013年古树生普小饼,7克左右,一次一片,挺方便的。
开汤入口,惊艳!仿佛相遇的瞬间,口腔和味蕾就获得滋润,梅子香沉水,水路细而润、甜苦涩甘协调、变化丰富,喉韵甘冽。第一杯入腹,身体就有了感觉,微热隐隐在体内升起,三杯过后,气嗝连连。碰上这等好喝的茶,不能马虎,于是认认真真地体会每一泡的滋味变化。数道以后,茶汤里出现类似易武茶的香、甘和阴柔之力。
何老师和程程对这款茶,连连赞不绝口。作为行遍云南各个茶山的资深茶人,她们经验丰富而老道,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何老师机灵,她拿了几块放兜里,笑说回家慢慢喝。我见状也赶紧下手,揣了三块放起来。
了解一片地区的茶,不仅要试喝当年的新茶,去了解这一年的气候和工艺对茶的影响,亦要关注它未来的走向,毕竟“越陈越香”是需要好的物质基底的,垃圾存一百年也是垃圾。所以有经验的茶人遇到心仪的茶,都会每年存一批,以便时常观察它的转化轨迹。于是,这个行业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做茶越久越穷!在卖茶买茶的循环中乐此不疲。
当然,不从业只喝茶的人,当茶成了戒不掉的瘾,那也一样掉入消费黑洞,没得逃。
吃完晚饭,又接着开始喝茶,是今年的某片茶园的古树,我的最初感受是清透、丰富、变化、有余味。不过问起具体是哪里的,高总不说。
他解释:现在大家喝茶时如果喝到好喝的茶,都追问是哪片山的,知道一个地名后就会去找,当这片茶区有了名气,真真假假的就多起来,没啥意思,不如关注杯里这碗茶本身,它好喝就行。
我一想也确实这么回事,信息过多会制造混乱,乱象多了最终伤害的是终端消费者。作为中间的从业者,我们用专业和经验,在各种样品中去甄选出好喝的、适宜的茶提供给信任我们的人即可。各行其道,一门深入,它不好吗?
好茶,不问出处。数巡后,出门回宾馆休息。大雪山的夜空旷安静,下弦月远远挂在山顶,冰凉的山风海浪般拍打着窗子,沉浸在黑暗中,心底也清凉一片,茶山生活,就这么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