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及庐
2018年,相较于实体书,我在电子书上投入的精力似乎更多。
在kindle、手机等多种平板阅读工具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对实体书受到的冷漠待遇扼腕叹息,似乎实体书还未参战便已经输了。
就个人而言,电子书阅读带来的便利极大的方便了我自己,我不认为它和实体书之间一定就是此消彼长,你强我弱的关系。
多元化的阅读方式让我想到《文心》中所说的“读书本应无所禁忌。”
在读书的形式和内容上,本该应该无所禁忌,也应有所禁忌。
我们通常认为实体书是深度阅读的一种象征,电子书是碎片式阅读的象征,但现实中,事情往往不是这样极端。
有人说,我偏爱在喧闹的街头思考,在人声鼎沸处阅读。
有人听后嗤之以鼻。但事实是,我们在通勤路上,在排队等候期间,在很多公众场合中都早已经习惯电子书阅读这一件事,我们思考时的bgm不总是寂静无声的。
诚然,纸质书带来的更加集中、更加专注的阅读体验,或许是电子书无可比拟的,但在时间被慢慢压缩的现实下,电子书似乎也能引领我们进入深度阅读状态,至少对我而言是。
我们误认为两者一定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阅读应该专一而为,不知在习惯中它们其实早已开始整合。
知识付费时代,网络中的文字世界迭代速度非常快,这是只有在手机pc中才能看到的,实体书的滞后性便显现了。
这是形式上的无所禁忌。
在阅读内容上,不同人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
蒙田曾说,他并不觉得长时间读书是一件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况且,有些书,也并不值得反复阅读。
博尔赫斯曾说,我阅读的书其实并不算多,但有些书,我会反而复之的读。
在选择读什么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随着电子化阅读更加深入,被迫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书变得繁杂起来,究竟哪些是真正值得阅读,哪些是雷区,识别它们需要一双火眼金睛。
有些书,我们姑且称之为“邪书”,占用时间却带不来增益的书,在初初阅读时,就应该果断停止,划上休止符,为真正值得阅读的书留出时间。
阅读一向是严肃的一件事,在选择书的种类上,我认为与其“随心所欲”,不如认真规划,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摒弃“随心所欲”带来的混乱,当然这并不是电子阅读带来的弊端,是惰性作祟。
所以,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阅读的本质体验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什么变化,多元的方式为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便利性。
阅读是唯一一项为灵魂提供滋养的行为,失去它,灵魂会干涸。
深以为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