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既知足 又强行【2】

作者: 作家雪漠 | 来源:发表于2019-04-17 08:46 被阅读6次

       看《论语》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些类似于自我安慰的内容。比如、孔子有时会发牢骚,再这样下去,我就弄一条大船,漂洋过海到外国去。所以,孔子对自己的生活是很不满意的。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虽然不满意,但还是这样做了一辈子,这就是强行。强行者必须有志,没有志,人很难强行一辈子,有时连强行两年都办不到。大家想一想,如果孔子没有志向,不强迫自己周游列国传播他的学说,还有没有今天的儒家?很可能没有。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批评孔子,其实中国不能没有孔子如果没有孔子和儒家,中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如果没有儒家中国不会像过去两千多年那么稳定。因为,中国那么大,人那么多,如果没有秩序,根本没办法治理。所以,中国需要秩序。而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秩序,所以中国需要儒家。有了儒家的指导,中国就不会陷入无序。无序太糟糕了,如果无序,任何国家都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混乱、犯罪,然后灭亡。群众很容易变成群氓群众需要好的文化作为他们的生命程序,需要正确思想——哪怕这种正确是相对意义上的正确,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真理层面的正确——的引导。

       法国心理学家占斯塔夫·勒庞在著作《乌合之众》中指出了群体的特点:冲动、易变、急躁,容易受到暗示和轻信,情绪夸张、单纯、偏执、专横和保守,道德既可能比个体高尚,也可能比个体低劣——大多比个体低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在群体中时,容易被集体无意识所影响。这种特点叫“广场效应”。群体会影响个体的判断,包括对道德标准的判断。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好的环境那么重要——因为,环境在倡导什么,容易形成一种潜意识,影响人对价值的判断。你在追求高尚人格的群体中,就容易追求高尚人格;在追求功名利禄的群体中,就容易追求功名利禄。据说,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为了迫害异教徒,就在宗教广场上建了火刑柱,只要有人坚持天主教之外的信仰,就会被处以火刑。这不仅仅是为了杀鸡敬猴,威吓群众,也是为了利用广场效应煽动民众情绪,借助群体情绪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圣经》上耶稣被审判和被行刑,就是广场效应的结果。这也解释了雅典人为什么会判苏格拉底死刑。所以,人群容易变成群氓,群氓是非常可怕的,只要人群中出现倡导暴力的声音,就会形成暴力的集体无意识,暴力的人会越来越多,最后,整个人类群体会变得暴力无比。很多科幻电影中,关于人类未来的想象都是社会混乱,到处有人在犯罪。为什么?因为战争和冲突影响了人群的判断,本可能善良的人,在一种偏激的群体情绪中,容易变得暴力和血腥。各地的种族冲突、宗教冲突,甚至恐怖主义行动,都可以用这种心理学原理来解释。这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主旋律必须是正面和向上的,高大上为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文化为什么必须高于行为。因为,什么样的声音最响亮,社会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那时,围观的人很多,却没有人阻止这种罪行,这是为什么?有一部叫《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的电影说出了原因:纳粹利用政府力量教育群众,甚至包括那些年幼的孩子,说犹太人不是东西,就像吃人的猛兽一样野蛮可怕。所以,纳粹对犹太人做出了那么多残忍的事情,却没有人反对,甚至有一些深受纳粹思想腐蚀的人,会忘记犹太人也是人类,觉得这样的行为很神圣。那部电影的结局是什么呢?纳粹军官的孩子混同在犹太人里,也被毒死了,而下令释放毒气的,正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只有在自己的孩子也被毒死的时候,这个军官才能体会到屠杀的残忍和死者亲人的痛苦。这就是战争的可怕,也是暴力、偏执、邪恶的集体无意识的可怕。它会把很多原本可以是人的人,变成没有主体意识的、嗜血的野兽。所以,虽然很多人都说,纳粹之所以仇恨犹太人、居杀犹太人,是为了犹太人的财富,犹太人太会赚钱了,德国需要犹太人的财富作为军费开支,而最方便的掠夺财富的理由,就是战争和屠杀,但还有一种说法是,犹太人的祖先杀了耶稣,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偏激的基督徒想要复仇。这也是有可能的。我的意思是,当宗教群体中出现仇恨的、报仇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很大时,就有可能勾起一种能够啸卷整个群体的情绪。

       所以,儒家虽然有它的局限,但它提倡的很多东西毕竟是对人类有益的,比如孟子的“强恕而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有儒家和没儒家,对中国来说是不一样的。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雪漠著

相关文章

  • 伍 既知足 又强行【2】

    看《论语》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些类似于自我安慰的内容。比如、孔子有时会发牢骚,再这样下去,我就弄一条大船,漂...

  • 伍 既知足 又强行【3】

    老子思想和儒家思想的不同,在于老子既提倡“强行者有志”,也提倡“无为而为”。也就是说,他既提倡我们勉强自己最...

  • 伍 既知足 又强行【1】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知足者富”,什么人最富有?知足的人。什么人最穷?贪梦的人。富足是一种心态,生存的基...

  • 给别人鼓励,也给自己鼓励!

    古人云“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知足与强行本来就是两个方向,而“志”就是心之所向。 要恒久坚持一件...

  •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 知足者富。 强行[2]者有志。 ...

  • 我翻译的《道德经》第三十三(2)

    原文: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译文: 知足就是富有,坚持力行就是有志。 我的翻译: Contentment i...

  • 树立 . 一颗知足的心

    有一颗知足的心,你会幸福一辈子。 “知足”一词,出自《老子》:“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

  • 知足到处是幸福

    知足一词出自《老子》:“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知足的意思是:指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不作过分的企...

  • 2021-01-29 三十三章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 。 知足者富。 强行 (3) 者有志。 不...

  • 《道德经》第27章|要合理看待欲望,懂得知足

    知足者富 合理看待欲望,懂得知足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是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伍 既知足 又强行【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az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