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明朝的王阳明我们都比较熟悉,要知道,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
朱熹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祥神就来说下朱熹的治学方法:
1、循序渐进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道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先须熟读,伤感语录,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有人觉得读书的过程好比如是登山,其实我更觉得读书的过程就是攀岩的过程,有攀岩经历的朋友都清楚,每一步都要踩的踏实,才能爬的越高。
大部分的人都背过古诗,有些人犯了一种毛病:不求甚解,尽管能背诵能默写,然而没有把每个字都抠得清楚,在写文章应用的时候就难以贴切,应用自如。
2、熟读精思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读书必须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林语堂在《英文学习法》中说:“背诵法有活法与死法之别,鹦鹉能言的背法是无认识而无用的。正当的背诵应与体会同为一事,再闭书再体会、再尝试,这是正当的背诵方法。”大抵来说,就是用心去体会和思考。
3、切己体察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在《暗时间》一书中,提到创造回忆的方法里讲到,读书一要设身处地,二要比较自己的经历。譬如读一本史书,可以设想自己和历史里的人物谈笑风声。
其实书本也是一面镜子,从镜子中我们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而过往的经历,借助书本可以反思得到一些经验,从中得到启发。
另外,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可以时刻问: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将这个变成本能,因为知识和技能的比例不能失调。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感性的认识不能离开理性的认识,二者需要均衡。
4、著紧用力
“宽著期限,紧著课程”、“用一日之功,便有一日之效”。
读书须要譬如猛将用兵,须要鏖站一阵。读书须要每日持恒,按照计划设定每日读书的课程以及每日读多少章节,目标具体化之后,每日就按部就班地执行下去。
5、居敬持志
“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
老庄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出自《庄子·养生主》。庖丁之所以可以解牛,其一在于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其二也在于庖丁专一,故而可以解千牛。
因而,读书都需要确立志向,基于这个志向而读书,每天都会有所收获。
6、须教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须教有疑的第一层意思。马谡和赵括就是死读兵书,尽信书,下场好像都不怎么样。
第二层意思,学贵有疑,不疑不进。读书的过程,也是解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其实,读书提问题可以说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建议可以使用一个本子,读的过程中有所疑问的问题都可以记录下来,并且不断地求知,找到答案,这也可以激发我们继续研究和学习。如果我们被一两个问题所困扰,好奇心驱使下,会推动一个人不断地学习和求知。有些人不喜欢读书,当你被几个问题折腾的时候,相信就会翻开一本又一本书,读书就将成为生活的习惯。
借用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
公众号:读书方法论,专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分享读书总结笔记,高效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记忆方法。获得3本高效学习方法电子书,可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学习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