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渐渐深了,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一天也没有住点。凌晨了,换天啦,依然还下得紧。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看了一会儿书,还是睡不着。
今天我们举行了一次月考。考场上静悄悄,考试纪律倒也挺好。不带手机,不夹小抄,也没有纸条。因为老师再三强调,一旦发现考试作弊,就要回家反省,而且还要接受一系列的处罚。
可考试严,并不是说每个同学就一定能考好。 考场千姿百态,让人眼界大开。有玩头发的,有扣指甲的。有睡觉的,有发呆的。有耍笔杆的,有画画的。有不看题就涂卡的,有抓阄做选择题的。有三言两语留大白的,有卷面整洁如初发的。有睡的死去活来被反复叫醒的,有整理好卷子坐几十分钟等下课的。
开始阅卷了。我负责改文言文,诗歌鉴赏和默写。文言文翻译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马随,竟无一人知道这是一个人的名字。都翻译成马上跟随。前面还有个修饰语说里人马随,意思是,同乡人马随。我也是真正服了,十分题翻译基本上就只得三分儿。诗歌鉴赏,人家说了用抑扬手法分析这首诗,老师反复强调要说清楚哪些是抑,哪些是扬,抑扬手法的效果如何。能答出来的竟然不到十分之一。名句默写有苏轼的《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字不错的竟也不到五十分之一!
这学生是怎么啦?现在教学条件这么好。教室里面都有多媒体,学生都穿着校服,教室干净的像宾馆,花架上青翠欲滴,学生的课桌上堆满书籍,早晨五点半都到齐,晚上学到十点才结束,上课听得多是郑州一中的优质资源,下课又有老师双配套的辅导。
我的学生,我很喜欢。我认为他们都有灵气,都很聪明。我尊重他们,也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他们品行端正,勤奋好学。可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是在被动的学习,而非主动求知。
学习的时间是学校硬性规定的,学生觉得很疲惫。
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没有很好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学习的动力,缺乏学习的志向。不是发自内心的求知。家庭的安逸,父母的娇惯,学习的枯燥,工作的辛苦,如此等等使他们似乎看破红尘,看明白了生活的一切。不像我们70后,上高中时一听说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就能拿到月工资64块钱,那兴奋的心情就像手可摘星辰。为了这个目标,常常兴奋的不睡觉。拼搏奋斗!要做天之骄子,显名于父母。
现在的学生没有毛泽东的鲲鹏大志,没有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理想,没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没有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境界,没有老子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没有孔子当仁不让责任担当! 所以他们在这平凡的日子里,渐渐消磨自己的灵气,看着让人多么痛心呐!
如何唤醒学生的心灵?是我们当老师最迫切的研究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