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烧好香回来,打开手机,初中同学小红微信我:“下午有空吗?一起去逛老街”。我立马回复:“有空,中饭后,立马出来。”
中饭后我如约和小红会合。我问小红:“东圣堂你去过没有?”
她说:“没有。”
“那么我们就去东圣堂。”
东圣堂里陈列着农耕时期各种各样的农具。还有那个时期的婚庆用品,家庭日常生活用品。林林总总有的我说不上来是什么东东。
穿过一条夹弄,在通道口有一石磨。甚感亲切,儿时磨米粉的情景蓦然浮现出来。
以前做糕点的米粉都是用石磨磨成粉的。我家邻居徐阿婆家有一石磨。不过她家住房拥挤,每当要磨粉时,就把石磨安在我家堂屋里。
磨粉需要两个人,一个一手把着石磨旋转,一手把洗好的米放进石磨的洞里,还有一个推磨。在一推一转间,米就被石磨碾成了米粉,米粉像白雪一样沙沙的飘落在石磨下之前准备着的竹篇里。想着有好吃的糕点吃,我便无事献殷勤,和推磨的林姐姐一起推磨。徐阿婆好像看穿我的心思似的,还不等米粉全部磨完,就让奶奶烧开水,从竹编里盛一点米粉,做一碗米糊给我吃。米糊甜甜糯糯的,滑溜溜的流进我的肚子。吃完了,还用小舌头舔舔粘着碗沿的米糊,直到把碗舔得净光,像洗过了一样。
正当我和小红拗造型拍照时,俩老妇人也对这石磨颇感兴趣。一人推磨,一人转磨,磨起粉来。她们还一边磨,一边唱推磨歌。“推磨推的好呀……”,我赶紧录了像,发朋友圈。
这儿的转角,有一木梯,走上去,居然是一个书房。我和小红又拗造型。
书房隔壁是琴房,那里墙上挂在胡琴,琵琶,唢呐,笛子……房屋中间有一古筝和一古琴。
目睹着这场景,好像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黎里文化奠基人赵磻老高朋满座,吟诗作画,抚琴浅唱风雅盛会。
赵磻老生于1121年,逝于1200年,后为其建造圣堂,内建有朝南三开间正殿,中塑有赵磻老坐像,殿前有一庭院,东西有两厢房。为区别于南圣堂和北圣堂,因其位于黎里镇东,故名东圣堂。
明嘉靖三年(1524),江苏巡抚陈案下令,让吴江知县王纪重修东圣堂,作为里中社坛,并立有社坛碑,清康熙初年改称普济禅院,由尼姑代道长管理,正庭又增添了多进房屋。清末内又竖立一《苏州府严禁抗租碑》。至民国都是民众集会的场所,于是1930年起东圣堂又成为黎里“中秋显宝”
东圣堂展现了耕读蔚然成风的黎里,值得品味。
又去东圣堂 又去东圣堂 又去东圣堂 又去东圣堂 又去东圣堂 又去东圣堂 又去东圣堂 又去东圣堂 又去东圣堂 又去东圣堂 又去东圣堂 又去东圣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