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无论什么人,都要一天吃三顿饭,有的人甚至更多,也有的人会低于三顿,但有一点:“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既然这样,也就有了饭桌文化。50年代的人早已经当了爷奶辈的人,他们喜欢把好吃的留给自己的孩子辈和孙子辈。 平时家里做点好吃的,他们都会把最好吃的东西夹给家里的晚辈。
儿女辈(七八十年代的人)会想着他们,吃饭的时候会让他们先吃,甚至还会教育孩子(九零和零零后的人)要孝顺他们。而他们呢? 只要有好吃的就让给晚辈的晚辈,就这样大家推来推去的,往往最好的一块儿菜,最后让给了“桌子”。
五六十年代的人他们吃过亏,过过苦日子,对好东西总是很珍惜。觉得有好的就要让给最在乎的人,就跟我们小时候那样,能够走亲戚是唯一的奢侈,因为走亲戚才能吃好吃的,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去走亲戚, 即使去了也不会吃到最好吃的,因为最好吃的会夹给最受尊重的人。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他们还是老传统,但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一定能得到00后,90后孩子们的理解。 在吃饭的时候他们会把鸡腿夹给90后,00后的孩子,可这些孩子并不一定领情,因为这些孩子喜欢吃肉少的部位,对于鸡腿可能是吃过了就不想再吃了。
当孩子们拒绝的时候,他们心里也是有想法的, 总觉得我都舍不得吃的好东西,夹给你,你还不领情,觉得孩子们太浪费了。 如果放在自己碗里自己吃的话,又觉得别人会说闲话,把好东西留给自己了。 他们宁可忍着不吃,也要挽回一点点面子。
70后,80后的人上面有父母,下面有孩子,正处中年奔老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尴尬岁数。 吃饭的时候好东西肯定舍不得留给自己的:一是要夹给父母,二是要夹给孩子,美食面前是不会首先想到自己的。
90后,00后的孩子他们对于这些所谓的好东西似乎不在意,只喜欢吃自己喜欢的,长辈认为的好东西,他们不一定看在眼里。所以容易在长辈那里落一个不懂得爱惜粮食的“美誉”。
其实长辈眼里的好东西,长辈并不是不想吃,但他们打心底里还是想留给孩子,这是时代和观念赋予他们的骨子里的的想法。根深蒂固,很难扭转。
这就是中国的饭桌文化,小小的一个饭桌,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习俗。
不过随着时代的演变,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继承传统,再与时俱进,二者互相融合,才无愧于引领时代的潮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