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文化

作者: 寒梅映雪 | 来源:发表于2024-08-16 22:59 被阅读0次

“民以食为天”,无论什么人,都要一天吃三顿饭,有的人甚至更多,也有的人会低于三顿,但有一点:“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既然这样,也就有了饭桌文化。50年代的人早已经当了爷奶辈的人,他们喜欢把好吃的留给自己的孩子辈和孙子辈。 平时家里做点好吃的,他们都会把最好吃的东西夹给家里的晚辈。

儿女辈(七八十年代的人)会想着他们,吃饭的时候会让他们先吃,甚至还会教育孩子(九零和零零后的人)要孝顺他们。而他们呢? 只要有好吃的就让给晚辈的晚辈,就这样大家推来推去的,往往最好的一块儿菜,最后让给了“桌子”。

五六十年代的人他们吃过亏,过过苦日子,对好东西总是很珍惜。觉得有好的就要让给最在乎的人,就跟我们小时候那样,能够走亲戚是唯一的奢侈,因为走亲戚才能吃好吃的,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去走亲戚, 即使去了也不会吃到最好吃的,因为最好吃的会夹给最受尊重的人。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他们还是老传统,但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一定能得到00后,90后孩子们的理解。 在吃饭的时候他们会把鸡腿夹给90后,00后的孩子,可这些孩子并不一定领情,因为这些孩子喜欢吃肉少的部位,对于鸡腿可能是吃过了就不想再吃了。

当孩子们拒绝的时候,他们心里也是有想法的, 总觉得我都舍不得吃的好东西,夹给你,你还不领情,觉得孩子们太浪费了。 如果放在自己碗里自己吃的话,又觉得别人会说闲话,把好东西留给自己了。 他们宁可忍着不吃,也要挽回一点点面子。

70后,80后的人上面有父母,下面有孩子,正处中年奔老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尴尬岁数。 吃饭的时候好东西肯定舍不得留给自己的:一是要夹给父母,二是要夹给孩子,美食面前是不会首先想到自己的。

90后,00后的孩子他们对于这些所谓的好东西似乎不在意,只喜欢吃自己喜欢的,长辈认为的好东西,他们不一定看在眼里。所以容易在长辈那里落一个不懂得爱惜粮食的“美誉”。

其实长辈眼里的好东西,长辈并不是不想吃,但他们打心底里还是想留给孩子,这是时代和观念赋予他们的骨子里的的想法。根深蒂固,很难扭转。

这就是中国的饭桌文化,小小的一个饭桌,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习俗。

不过随着时代的演变,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继承传统,再与时俱进,二者互相融合,才无愧于引领时代的潮流。

相关文章

  • 饭桌文化

    刘墉老师讲的课程中有一课是“饭桌文化” 其中有一点记忆深刻,孩子吃完饭不能马上离开,而是请示大人,说爸爸,我吃饱了...

  • 饭桌文化

    饭桌文化,早已见多不怪,但其实在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一起,获得的“文化”却是大不相同的。 聚餐吃饭有多...

  • 谈谈饭桌文化

    提笔写字的灵感来源于大一的学生会聚餐,也是进入大学后第一次大型的聚餐联谊活动。那时候还未褪去中学生的青涩拘谨,怀揣...

  • 饭桌文化:劝酒

    周五晚上部门团建轰趴,为了节省经费,选择了自己做饭。同事们除了在工作中的交集之外,工作之余几乎没有交流。 团体活动...

  • 我家的饭桌文化

    近来,在学校流行开来的“光盘”行动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扬的。此次活动的发起者是校青协及各院系的青年志愿者团体,其下各...

  • 饭桌文化之成长

    2017.2.16连云港 一直不善于应酬,一直对中国人的酒桌文化略有排斥。更喜欢与家人亲人间没有目的,纯粹吃饭和相...

  • 饭桌上的文化

    吃饭的地方,有人高谈阔论,好吵;有人说,烧烤店里就是喝酒聊天的,这样很正常,但如果吵到别人了,这样的“正常”就显得...

  • 170.饭桌文化

    饭桌文化 1.从小要教小孩子养成习惯,该桌人不到齐,不要动筷子吃饭,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面。 2.如有特殊情况,开饭前...

  • 餐桌文化教养对我们孩子的影响

    《正心堂》新易学福慧千万家,大家好,我是素心。今天和大家分享关于饭桌上的一些文化教养,因为饭桌上的文化教养呢,决定...

  • 桌上说教育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饭桌文化,确实如此。在饭桌上,我就有经三次刻骨铭心的经历。 一次我休假,就去看一位师父,这位师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饭桌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tu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