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扶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读《风筝》时,文中讲述着当“我”发现小兄弟在偷偷地瞒着自己去做风筝的时候,便以兄长的威严毫不留情地折断了风筝的“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的事件。事隔久远,鲁迅先生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字里行间浸透着的懊悔和悲哀。以前不明白鲁迅先生为何伤感,慢慢的随着成长略微之一二了。
在我渐渐模糊的童年的记忆里,舅舅会趁着天气正好时,用竹坯儿,一般都是找旧竹帘子,竹帘上的竹坯儿宽度、长度正合适,不用再加工。糊风筝用的报纸,还需要一坨缝衣服用的棉线,材料准备好了,便将两根竹坯子交叉粘在纸上,把四角和中间用小纸条粘牢。把一根竹坯粘在纸的上边,并用线绳从背面将竹坯儿拉成弓形。然后在竹坯儿上拴好拉线,在拉线上拴好引线就可以放飞了。
我会在风筝的尾部粘上长长的纸条并画蛇添足地用水彩笔绘上图案涂上颜色,有时会写上几个丑丑的大字,如风筝一号等等。自以为再加工后,风筝飞起来靓丽多了。
舅舅就会牵着我的小手,去到后山爬上山顶,一览众山小。我们欢呼笑语拉动轴线,一次又一次把它放高。最后一次的放飞没有抖好,风筝一头往下栽,飘飘摇摇落在了一颗大树上。等舅舅想办法把风筝取下来的时候,它已经是伤痕累累。
舅舅一边拉扯着风筝一边小心地放着线,等我们把线全部拉开,风筝变成了高空中一只不会下落的鸟儿。这时候,舅舅就会把线扯断,任风筝迎着风翩翩起舞。
童年中,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搔首踟蹰和不知所措。是“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天真烂漫神态。是“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自然可爱性情。
“三九天,好大风。风中有个白头翁”。闻听丁丁当当的声音忙追去,见老叟一手一块铁片,放在耥耙的边缘,另一只铁片“叮叮”一敲;崩出一小糖块来。放在口中却无儿时的滋味。我想我的味觉在漂亮糖纸中走丢了……
再后来,市场上漂亮花哨形态各异的风筝陆续出现,可是我很少再去放风筝了。那只纸糊的手工风筝,带给我是最美好的童年,带不走,抹不去……
嘉陵江畔,凭栏悄悄,烟水茫茫蓦然间一幅“小儿不知风凉薄,一心欲趁西风紧”画面……
我想
这童年的梦
落在一个爱纸鸢的孩子手里
从此我就可以不做梦
或者做一个更甜美的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