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韩国“抒情天后”李秀英到上海参加一个演出活动,因为皮肤过敏,她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看诊。在门诊大厅里,她见到一对因车祸失去独生女儿的父母。
李秀英自幼父母双亡,她触景生情,不由上前询问。她惊讶地发现,车祸女孩的名字竟跟自己的原名相同,而女孩父亲的名字,跟自己父亲的名字读音相似,只差一个字。
世间竟有这样巧合的事?相信自己的身世,李秀英百感交集,她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决定做这对父母的女儿
“李秀英已经出道10多年了,你们知道她在韩国有多少家产吗?她怎么会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骗一对老人?”
韩国抒情天后
李秀英原名李志燕,李秀英是她进入歌坛后取的艺名。
1979年4月,李秀英出生在韩国首尔,她的祖籍在中国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但老家已经没有亲人了。
李秀英是韩国非常有名气的民谣女歌手,她的童年非常不幸,7岁时,她亲眼目睹了父亲车祸去世。
当时李秀英离父亲只有几步远,她眼睁睁看着父亲被卷入车轮下,也许是放心不下三个年幼的孩子,父亲死后,眼睛一直没有闭上。
父亲去世时,母亲只有27岁,李秀英是家中的长女,下面还有一弟一妹。
一个家庭主妇,带着三个孩子,失去丈夫,生活顿时陷入困境,为了生计,李秀英的母亲只得改嫁。
可是继父对他们姐弟很不好,特别是她的弟弟,几乎每天都会遭到继父的虐打。李秀英从小受了很多苦,可她不敢反抗,因为一反抗,母亲就要遭罪。
中学毕业后,李秀英考入暻元专门大学幼教专业,可没想到的是,在她19岁那年,母亲又因车祸去世了。李秀英不得不担起养家和照顾弟妹的责任。
李秀英从小就喜欢唱歌,16岁时,她参加电台节目“星夜”绝世大会,曾荣获第一名。为了养家糊口,她经常到酒吧里唱歌,结果被星探发现,从此进入歌坛。
由于早年家庭背景的影响,李秀英的歌声柔美哀怨,1999年,刚出道的她推出了首张唱片“I believe”。
这张唱片在2003和2004年,分别以单年78万张、77万张的销量,让李秀英连续两年夺得MBC女歌手奖。
仅仅3年多的时间,李秀英在韩国就家喻户晓,成为韩国歌唱界的“抒情歌后”,她的唱法被国际歌唱界称为“李秀英式唱法”。
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李秀英顺利将弟妹培养成人。她的多首歌曲,也被中国艺人翻唱,受到国内听众的热烈欢迎。
医院偶遇失独父母
2015年4月底,李秀英到上海参加一个演出活动,因为皮肤过敏,她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看诊。
在门诊大厅里,李秀英见到医生正在抢救一对老年夫妇。从围观的人口中,李秀英得知,这对老夫妇的女儿在上海遭遇了车祸,经抢救无效死亡。
女儿是独生女,父母得到消息,匆匆从老家赶来,可女儿已经不在了。夫妻俩当即双双晕倒在医院的门诊大厅,医院一片混乱。
看到别人的不幸,李秀英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她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这时,女孩的母亲已经缓过气来,她一边哭,一边大声喊道:“志燕啊,志燕啊,你怎么这么狠心,丢下爸妈一个人就走了,这让我们以后怎么活呀……”
李秀英一惊,她怎么会喊我原来的名字?她忙叫助理上前询问。
很快,助理便打探到,原来,车祸女孩的名字叫李志燕,跟李秀英的原名一样;更为巧合的是,他们一家人也是山东人,女孩的父亲名叫李延正。
李秀英一听,差点瘫倒,她信奉佛教,自己父亲的名字就叫李延镇,难道这是冥冥中的安排?
这么多巧合遇在一起,心里有一个声音似乎在对她说:“不能就这么走了,我得留下来,帮他们做点什么。”
做他们的女儿
几天后,李秀英通过人脉打听到,李延正和妻子陈庭芳退休前是济南某地矿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她很快弄到了两位老人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
不久,李秀英演出路过济南,她和助手特意在济南停下,在李氏夫妇住的二环南路附近找了一个宾馆住下,宾馆正对着老人生活的小区大门。
李秀英此行的目的是有一个,就是为了更多地了解一下李家的情况。
到济南的第二天,一大早,她们就发现李延正走出了家门,穿过两条街到花店买了一大束黄玫瑰。
李秀英和助手戴着墨镜,悄悄跟在后面。她们看到老人比在医院看到时更加憔悴,神色十分落寞凄凉。
通过与花店老板交谈,李秀英得知,李志燕是济南一所高校的老师,男友在日本留学,所以一直没有结婚。
几个月前,李志燕的男友学成归国,两人准备在国庆节举行婚礼。可4月份,他们到上海参加一个同学的婚礼,没想到遇到车祸,再也回不来了。
因为李志燕生前特别喜欢黄玫瑰,所以她的父母每天都会给她买上一大束……
听了花店老板的介绍,李秀英唏嘘不已,这种失去亲人的痛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李延正夫妻已年过花甲,按说应该是怀抱孙儿,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可女儿的去世却让这一切成了泡影。
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也是死于非命,李秀英感同身受。她觉得自己和他们一样都是苦命人。
他们的女儿与自己竟同名,这是不是说明自己与这一家有什么因缘?如果能做他们的女儿,是不是可以减轻一点他们的痛苦?
李秀英被自己突如其来的想法吓了一跳,可她还是暂时下不了决心,匆匆回了首尔。
回家后,李秀英坐卧不安,眼前总是晃动着李延正夫妻孤独落寞的身影,她忍不住,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丈夫。
李秀英的丈夫名叫安言炫,是一家贸易公司的中层职员,比李秀英大10岁,做事沉稳。在李秀英眼中,他既是丈夫,又是哥哥。
听了妻子的话,安言炫把李秀英拥入怀中,轻声说:“我知道在你心里,缺失女儿跟缺失父母的滋味是一样的,你见不得这样的人间悲剧。你不仅仅是想要安慰老人,你还想从老人那里得到父母的爱。可不管怎样,我都支持你!
丈夫的一席话,让李秀英彻底下定了决心。可她知道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虽然认亲是一件好事,可对方会接受她这个异国的陌生人吗?
见妻子有顾虑,安言炫又给她指点:“你必须注意方法,用真情打动对方。”李秀英很认同丈夫的说法,她决定先找机会跟李延正夫妻相处,等建立起信任感再说。
去中国认亲
要认亲,首先得与李延正夫妇认识。可怎么才能跨出这关键的第一步?李秀英犯难了,如果冒然出击,势必会吓坏两位老人。
助手替她出主意,不如就在老人住的小区附近开一家花店,店名就取为“黄玫瑰”。
很快,她们就在济南大学南院附近租了一家门店,离李延正住的小区只有100多米远,开业当天,陈庭芳就被吸引过来了。
因为对李氏夫妇怀有一份感情,李秀英打算直接把花免费赠送,没想到弄巧成拙,这反而引起的陈庭芳的疑虑。她狐疑地看了李秀英一眼,随便转了一圈,便走出了店门。
助理有些生气:“这个大妈真不识好歹。”
李秀英忙道:“别这样说,遇到这样的事,谁都会胡思乱想,她如果要花才不正常呢,是我心太急了。”
第二天出来买花的是李延正,李秀英让助手将他拉进店,以比其他花店稍微便宜一点的价格,将32朵黄玫瑰卖给了他。
李秀英发现,老人每次买花都是32朵,细问之后,她才知道,李志燕身亡时,差几天就是32岁的生日了。
李秀英也是4月份出生的,居然与老人的女儿同月,只不过大了几岁而已。
由于花卖得便宜,李延正夫妇成了“黄玫瑰”花店的常客,他们每天都会来买花,一来二去,李秀英与他们熟悉了起来,也会拉拉家常。
李延正把女儿不幸去世的事告诉李秀英,每次李家夫妇来买花,李秀英都会送上几句祝福的话,或者安慰他们几句,有时候还会帮老人把花送到家。
很快,他们成了忘年交。李延正见李秀英说话不利索,以为她有病,还表示可以带她去找一位专家朋友看病,慌得李秀英忙说:“叔叔,我是朝鲜族,正在学汉语,不用看医生。”
一个月后,李秀英到成都演出,陈庭芳来买花的时候见不到她,便向店员打听。店员拨通了李秀英的电话,老人在电话中说:“我很喜欢你,你的身上,有我女儿的影子……”
那一刻,李秀英高兴得蹦了起来,她对助手说:“老人已经从心底接受我了,可以考虑把我们的目的告诉他们了!”
演出结束,李秀英回到济南,她带着一束黄玫瑰来到李家,诚恳地说:“叔叔阿姨,我知道你们非常爱你们的女儿,失去女儿你们很心痛。我想告诉你们一件事,我原来的名字也叫李志燕,我父亲的名字跟叔叔的名字听起来很像,就让我做你们的女儿吧!”
李秀英把黄玫瑰献在李志燕的遗像前,详细给老人讲述了第一次在上海见到他们时的情景,以及自己的身世和之后的种种安排……
老人听了目瞪口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油然而生,得知李秀英是韩国的大明星后,他们更是被她的善良质朴所感动,不知所措中,他们幸福地认下了李秀英这个女儿。
中国有一对父母
认亲之后,李秀英把花店转让了出去,带着两位老人跟随自己去各地演出。演出结束,她就陪他们在周边游玩。
她知道,要想让两位老人尽快走出悲痛,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环境,多出去外面走走。
2016年年初,李秀英回国过春节,特地带上两位老人,让他们到韩国玩了一趟。
她让丈夫跟着自己叫李延正夫妇“爸妈”,他们的一儿一女也叫老人“姥姥,姥爷”,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李延正夫妇心都融化了,仿佛自己的女儿又回到了身边。
李秀英的举措,也遭到了一些不明真相人的质疑,其中就有李家的亲戚。他们认为,李秀英之所以主动认亲,是冲着老人的家产来的。
2016年8月,李秀英再次来到济南,还被李家一帮亲戚拦在门外。助手实在看不下去,气愤地说:“李秀英已经出道10多年了,你们知道她在韩国有多少家产吗?她怎么会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骗一对老人?”
李秀英及时阻止了助手,她没有怪这些亲戚。她知道,可能是她要求老人不要公开她的真实身份,这才引起了别人的误解。
那一次陪李秀英前往的还有张柏芝和她的经纪人,她们抢着把真实情况一说,众人这才知道,眼前这个女人,原来身价不菲。
面对记者的采访,李延正感慨地说:“我觉得特别巧,按李家家谱,我是‘延’字辈,下一代是‘志’字辈,我跟李秀英的父亲,说不定就是同一辈份的本家兄弟……”
不过是不是同宗,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和李秀英的感情,已经跨越了国界,跨越了血缘。
回想起与女儿相识相认的点点滴滴,李延正老人哽咽地说:“我们知道秀英是什么样的人,她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天使,是我们的另一个女儿。”
李秀英也说:“我经常来中国,这里有我的一对父母和一个家,我感到很幸福……”
(转自本人头条文章)
网友评论